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众心细分类,资源再循环”零废弃论坛在福州举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1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12月7日,以“众心细分类,资源再循环”为主题的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零废弃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零废弃联盟

   12月7日,以“众心细分类,资源再循环”为主题的绿色发展论坛暨第五届全国零废弃论坛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零废弃联盟、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全国各地垃圾分类的研究者和实践者3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得到了壹基金、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等机构和企业的支持。

    本次论坛上,关注和研究垃圾分类问题的学者、专家,以及各地开展垃圾分类的实践代表分别围绕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解读、城市生态建设、实践案例分享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同济大学教授杜欢政已经连续四次参加零废弃论坛,他认为,垃圾问题与13亿国人健康息息相关,也与我国国民整体文明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头等大事。“垃圾问题需要由书记、市长牵头,各个部门合作,我们所提供的就是城市级别全过程、全主体、全品类管理,做到各种分类资源物尽其用、梯级利用的解决方案。”

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毛达博士发言。

    在发言中,零废弃联盟政策顾问毛达博士介绍了各地开展垃圾分类的亮点。例如,北京以厨余分类作为重点,提出尝试“不分类多缴费”;吸取公众意见,以街道乡镇为单位成片推进;并从用地、规划着手,重新构建再生资源体系。上海延续精细化管理传统,是为数不多给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公式和计量办法的城市,并制定了3000吨/日的湿垃圾分类目标。但他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国务院年初颁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35%”并未明确定义和统计方法,建议以混合垃圾处理量下降作为衡量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指标。中国科学院周传斌副教授的研究回应了毛达博士提出的问题。他建议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明确“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定义,并由一个城市做试点,多部门联合收集各类垃圾量数据。

    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来自各地的垃圾分类实践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南京志达的朱星龙经理认为,垃圾分类其实是做人的工作,建立信任和增强粘度的同时,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是他们的制胜法宝。“我们为居民磨刀、理发、修理家电,但需要用垃圾分类积分来兑换,否则就算有钱都无法买到我们的服务。”贵州锐意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垃圾分类研究委员会主任兰亚军曾以企业运作的方式在社区进行过5年垃圾分类实践,他认为要做好垃圾分类,最重要的是平衡垃圾处理、保洁、废品回收等各方利益关系,并提出在区县层面将垃圾分类、保洁、处理、资源再利用全部打包,实行“包干制”,从制度上解决垃圾问题。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的阚小冬详细介绍了福建城乡垃圾分类“监、捡、减、建”四重奏;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规划科技科科长刘春和上海爱芬环保的宋慧都认为,地方领导的重视是垃圾分类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除了城市垃圾分类思考,与会代表还介绍了农村垃圾分类的推广经验。

壹基金联合公益高级项目官员任少鹏在论坛上致辞。

    2017年是我国垃圾管理政策的转折之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国46个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已有12个出台了地方法规和章程,24个城市出台了地方实施方案。

    零废弃联盟秘书长田倩表示,现在是社会组织协同政府、企业,带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最好的时代”。田倩介绍说,目前零废弃联盟共有成员76个,遍及46个实施垃圾分类城市中的16个城市,搭建了政府、学界、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在我国可持续垃圾管理中交流与合作的民间行动网络平台,并形成了零废弃宣讲会、摆脱塑缚、零废弃论坛等品牌项目。2017年,零废弃联盟在壹基金联合公益计划的支持下发起了“壹起分社区”计划。目前,已联合全国各地超过60余家机构自愿加入这一公益行动中来。2018年,零废弃联盟成员将联合更多社会力量,在城市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公众践行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同时激活更多关注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公益组织,促进在地社区垃圾分类领域的民间力量的汇聚与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