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工作繁忙的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来说,孩子暑期如何安置一直是最伤脑筋的问题。为此,不少社区开办了公益课堂,但是,随着公益课堂的普及,很多机构也纷纷开设课程,各类班型让家长目不暇接,难以选择,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以学为先 为教育提供平台
来自包头市的夏美玲一毕业就进入社区街道工作,一次入户走访中,夏美玲了解到,在白云路街道办事处第一社区常住户5513户中,有1/3孩子因经济困难或父母没时间而导致课外教育缺失,“我和他们聊天,这些孩子眼神里充满对知识的渴望,我上大学时学的外语,所以我想,为什么我不能教这些孩子们学习英语呢?‘公益课堂’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夏美玲说。
从2012年开始,夏美玲正式办起了公益课堂,为社区的居民孩子提供学习的平台。张媛媛就是“公益课堂”小班的一名学生,张媛媛的妈妈表示,“公益课堂”不仅让张媛媛对英语产生了兴趣,还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我之前从来没遇到这样的免费课,我们一开始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孩子报了名,几个月下来,夏老师这里不仅免费,而且教得非常好。”
夏美玲告诉记者,公益课堂就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的天地,也给老师们提供一个上课的展示的平台。“我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带给更多的学生,这非常有意义。”
夸大宣传 公益课堂受到质疑
然而,随着公益课堂数量的增多,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教学资源不足、招收学生过多、上课纪律差、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频发,让不少家长提出质疑:“宣传时的口号声很大,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公益课堂真的是为了教育吗?”
学生家长张女士介绍,不久前听说附近有组织开办了公益课堂,除了教授各科文化课知识外还设置了音乐、美术等兴趣班,于是兴冲冲地帮孩子报了名,但学习一段时间后,效果却不是很好。“暑期公益课堂已经开办半个月了,报名时到处都在宣传,我觉得很正规,就帮孩子报了名。但是开班后发现,虽然课程设置较多,但教师资源却非常少,一共只有三四名老师,却收了五六十名学生,每个老师都身兼数职,根本无暇管理秩序,教室氛围非常差。”
公益课堂贵在利民务实,应以“公益”为本,“教育”为先。 教育不应该掺杂“水分”,需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付出,才能不负家长的托付。
种类繁多 线上教学另辟蹊径
随着公益课堂的教学方式增多,不少家长出现了“选择难”的问题,为了让孩子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学习更多知识,如何选择才是重中之重。
跟传统线下教学不同的是,网络课堂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授课。老师约好上课时间,在线上实时演示和讲解教学资料,学生准时到位,在学习过程中还能通过留言窗实时交流。除此之外,上课的过程还可以录制成影像,供学生课后回看,非常方便。
长期从事线上教育的河南安阳的李路静老师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针对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教师资源短缺是最大的困难,而线上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利用“网络课堂系统”,由北京的老师通过远程网络授课,教给孩子们最新、最科学的知识。这样不仅节省了支教老师的费用,也避免了支教教师经常更换的情况,使学生可以得到系统的教学。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现在网络上开办公益课堂的机构逐渐增多,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也应慎重,在正规学校、正规机构报名,避免上当受骗、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李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