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踏青时节,雨却总是下个不停,上个月才去过的一个地方,现在就开始有些怀念了,带上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又一次开启了乡村之旅。
上次是50多人的大巴,这回就我们两辆小车了,原本是决定风雨无阻的,带的一包雨伞和雨衣,都没能用得上,不过前夜大雨刚过,温度一下骤降了很多,凉风嗖嗖的,出门也没想起来加厚衣服。
4月9日是清明节后第一个星期日,我们要去的羊荒村,大家整体上住的比较分散,有几家常年在外把孩子老人留在家的,这次回来祭祖还没来得及走,难得团圆!
探访乡村,阴雨后恰好。现在城市的孩子到乡村,可能第一感觉都是新奇:绿油油的庄稼,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盖着草莓的白色大棚,甚至是路边的野花,都能让他欢呼雀跃,一边探访一边游玩,而这次刚经历过一个雨夜,路上的坑洼泥泞,恰是我小时候记忆中乡村应该有的样子。如果天气一片晴好,这里可能是特别美的风景,这里有清新的空气,空旷的原野,以致于让我们忘了,这里还有贫穷,还有认命,还有伤痛……这次随行的两个小朋友,也变得特别的安静。
一起来的钱开封大哥说,最近工作这么忙,都有两个星期没有陪孩子了,太亏欠他了。我没说话,只是在想:“那这些乡村的父母,为什么你就能这么舍得?”有的一年到头都不见影子,好一点的,逢年过节也才回来一趟。
我在农村长大,从初中开始也都是住校的,生活上比较早地自立,但是我每个周末都能见到我的爸妈,所以也从来没有觉得,与爸妈有过疏离;而我清晰的记得,我邻居家的小孩儿,他的爸妈,有几年双双外出打工,那几年,他一脸地木讷,时常倚着墙头,盯着旁边的玩伴们在一边看,跟他打招呼也不轻易开口讲话,许多年了,都记得他的眼神,一直以来,我对于“留守”,对于这群被父母抛下的孩子,心里是有不安的。
现在经济发达了,楼盖的越来越多了,房价也高的没谱儿了,“买买买”也越来越多选择了,一家人却离得更远了,“留守”也变得这么普遍了,以羊荒小学为例:全校61个孩子,竟然超过70%都是留守儿童,而留不下的,都是在不断流失着,卷入了滚滚的城市化浪潮中。
留守,只是简单的留守吗?
有个叫小锐(化名)的男孩儿,我为他感到庆幸:他是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在外打工,不常回来,挣钱也不多,自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是的,我竟然为他感到庆幸!与他接触,在他的身上,我没有看到自卑,没有看到孤僻,没有看到叛逆,没有那些负面的情绪,性格还算开朗,也知礼懂礼。家中的环境虽然有些乱,也有一些昏暗,但是很认真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他有个陪他一起玩的妹妹,看起来也算可爱,还有一双能干的爷爷奶奶,家里养了四五百头猪,让我很是惊讶和羡慕。有时候,家庭的一些缺失,这些无可选择,但是能够乐观地活着,不管老的还是小的,都能活出好好的一片天来!
而离小锐家不远的龙龙(化名),却就怎么也庆幸不起来了:龙龙也是在一个单亲家庭,爸爸在无锡打工补贴家用,家里还有一个卧床的舅老爷和一个残疾的大伯,生活勉强过的下去,而最头疼的问题还是家庭关系,孩子开始出现明显的叛逆;村里住的比较分散,在家的时候同龄的玩伴也比较少,家里唯一的娱乐就是一台小电视了。爸爸不在家,本该好好养老的奶奶,只能暂做这一家之主,服侍着一家老小,自己的大孙女又总是对着干,小孙子也有这方面的倾向了,不知道该怎么带好这一家人了。送别我们的时候,奶奶给我们说了一句:“想想,还不如一个人自尽了,我也清静了”,我们知道,奶奶也只是这样说说,怎么可能放得下身边的人呢?但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留守、单亲、叛逆、大病、残疾、养老等诸多问题,奶奶一个人承受着,这些问题一起摆到了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深思。
有人说,农村是最适合穷人养老的地方,花费低啊,没人管啊,可以不在乎生活体面啊,可以在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自生自灭啊。
而有的人,四五十岁就开始进入这种“养老状态”了,在我看来,这就是认命了!我们所走访的小洁(化名)的爸爸,大概就是这种想法:孩子还小,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还早,暂时也花不了几个钱;妻子有精神分裂症,每年吃药的钱,还能领一千多块钱的补助;家里乱糟糟的,还满屋子柴油的味道。我问:“怎么也不收拾一下啊?”他说,“收拾它干嘛?收拾了她还能给你踢乱”。我说,“也没能出去打个工,挣些钱?”他回:“是啊,家里这样,还能怎么出去呢?只能在家种个田”。
是的,还早!孩子长大还早!一辈子,也还太早!爸妈们,总要面临选择,不走出去,会被城市抛下;走出去,却把孩子抛下。眼下,在大多数人看来,农村只能保证温饱,而生计,只能在城市。一辈子的辛苦,只是希望能走出去、走出去,真走不出去的,就也那样了——只盼着孩子长大。
然而,长大了,就好了么?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了,不一定就代表着开始。当我们来到小微(化名)家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触。跟我们攀谈起来,小微的妈妈就这样抱怨着小微的哥哥:“重活儿干不了,技术活儿不会,上个中专或技校吧,半年就待不下去了,不想在学校里混,就只好到社会上去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正经稳定的工作。”很多农村小青年都经历过这样的徘徊期,不知道将来会决定干什么,至少知道暂且不干什么在家还饿不着。家里空间并不是很大,哥哥在家的时候,就要兄妹挤一个房间,年龄再大些,也就不很方便了。小微的妈妈做过阑尾炎和胆结石手术,爸爸也是残疾人,种田和家务还要妈妈多操心,一年到头也落不下什么钱,只盼着大孩子能分担一些压力,找份稳定的工作。不过,什么样的工作才好呢?
农村很多地方是这样,闲了总不知道该做什么,大人的娱乐靠搓麻,孩子的娱乐靠电视,长辈病重了也就熬着,省下一些能留给孩子。小时候听妈妈说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话:“一定要争气。”是的,给自己争气,给家人争气,才有能力服务更多的人,结更多的善缘!
这次走访了14个孩子家庭,没有刻意去寻找贫困,只想以一个农村学校所在的地域为范本,发现真实,建立起一个城市与乡村的连接。
我们的乡村体验之旅,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我们来这里,是想结对子、交朋友,学校与学校结对,家庭与家庭结对,每次我们都带一些礼物,上次是文化体育用品,都是一群小朋友平时攒下的零花钱买的,还有爱心企业带了一批鞋子,而这次的礼物,都被钱开封兄弟一个人包了,给每家带了两箱牛奶。我们走进家庭,借走访所看到的几个故事,想告诉更多的城市孩子,告诉孩子的爸妈们:这里,不仅有恬静的原野和泥土的芬芳,还有留守、单亲、残疾、养老、青年就业等一些综合问题。我们呼朋引伴,一起去体验一个乡村、去结对一个儿童、去解决一个问题,我们给孩子们一个世界,我们陪孩子们一起长大,让他们学会面对、学会珍惜、学会包容、学会成全。
我们的到来,能带来什么改变?我们能做些什么?以往很多人做助学,觉得不管什么问题都归结为贫困,直接给钱就好了,但是,有多少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钱要怎么用、给谁用才能落到实处呢?除了钱,我们又还能做些什么呢?
乡村的美妙,不在于风景,而是作为一个真实的社会样本,值得我们更多的人,一起去探索!
隔绝在城市心门之外,他们的心灵,需要滋养,固守在一方天地之间,他们无助的双眼,亟需温暖之光,他们是时代的高速发展之下的曾被忽略的,是中国最易受伤的群体之一。我们的乡村体验之旅,接下来还要很多次,并且,下个月想邀请孩子们也来一段城市体验之旅,来和我们一起做活动,来一起体验城市之美,平常他们爸妈不在身边,难得能到城市里来,可能也舍不得这些路费,没关系,还有我们呢,可以一直牵挂着、陪伴着,我们未来还有更多的故事,你愿意一起创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