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甘肃敦煌“蚂蚁森林”春种公益活动现场植树。 |
26岁的彭智烨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支付宝软件中的蚂蚁庄园去喂那只憨态可掬的小鸡。通过线下支付、庄园小课堂答题等形式可以获得饲料,小鸡吃了饲料会产下鸡蛋汇聚成爱心,当爱心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捐赠给当天的公益项目。如今,互联网让公益更新奇、更好玩、更简单,公众的参与度更高了,资金使用也更透明了,为公益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中国经验。
互联网技术赋能公益
在人们印象中,今日头条是一款资讯类手机软件,不过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找人。
2016年2月,今日头条发起了一个面向全国的公益寻人项目——头条寻人,可以根据走失人员的位置,回溯其有可能出现的地点,精确地将走失信息推送给该位置附近的用户。由于该软件用户群庞大,寻人信息又借助于定位技术有的放矢地投放,大大提高了失踪人口的找回率。截至2019年10月8日,头条寻人共弹窗92347条寻人启事,找到11273人。在找回的走失者中,年龄最大的已有101岁高龄,最小的仅3个月大。
“互联网+”的精准地域弹窗技术折射出互联网时代公益的技术特性。与传统的张贴寻人启事、广播寻人等不同,技术为人人参与公益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收获了更好的效果。
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为公益事业服务,是当前公益事业的一大亮点。腾讯公益举办的“99公益日”每年都吸引大量公益组织、企业、明星和群众参与,为此腾讯还专门组建了公益项目技术团队。
技术赋能公益的同时,也通过人性化设计让互联网公益更加理性和温暖。为了让捐款人充分了解公益项目的相关信息,避免头脑一热而后悔,腾讯公益通过增加“冷静器”功能引导捐赠者理性参与。“冷静器”功能可以在捐款人捐款前弹出公益项目的立项时间、执行效果、财务披露、项目进展等信息,使捐款人在对公益项目有了足够的了解后,再做出是否捐款的决定。
圈层传播增强可信度
在南京某大学文学院的学生心中,2018年发生的一件事令他们记忆犹新。平日里为人谦和朴实、学习刻苦的同学小亮(化名)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为他年近七旬的父亲在工作中因突发意外住进重症监护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从农村走出来的他急需同学朋友伸出援手。尽管老师同学已踊跃捐款,但因手术和术后康复费用高昂,救命钱还缺不少。于是他把自己的经历发布在某互联网筹款公益平台上,很快就筹集到26万余元,解了燃眉之急。
“互联网圈层传播的可信度更高,事实审核更容易,人们更愿意为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捐款。我们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求助信息基本是认识的亲友发布或转发的,通过信用背书,解决了以往公益捐款资金使用与流向不明、捐助对象模糊的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丁龙江说。
圈层传播能降低事实认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任度的问题。同时,捐助者可以及时在软件中了解到资金使用情况与受助者被帮扶情况,增强助人为乐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即使最终捐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捐助者也无悔自己的付出。”丁龙江说,“更重要的是,在朋友圈扩散的爱心捐助信息,在小小的舆论场中凝聚起社会正能量。”
为规范互联网捐助信息发布,民政部2018年发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名录》,共有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可提供募捐信息发布服务,这为公众捐款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增强了互联网捐助信息的可信度。
人人参与聚沙成塔
中国网民的庞大规模使互联网公益平台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今年9月,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以个人捐赠为主的网络募捐总量继续提高,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2018年共募款31.7亿元,较2017年增长26.8%。
互联网公益项目内容与参与形式的多样性,使公众可以轻松、自由地投身公益。冰桶挑战、母亲水窖、人工耳蜗、关爱自闭症患者、为贫困地区孩子捐书……近年来,互联网公益项目覆盖人群越来越广,项目内容更加多样。捐赠形式也由捐钱捐物扩展成捐步数、捐能量等轻松有趣的形式。
除此之外,不少公益项目更注重以情动人,在温情脉脉的故事讲述与场景呈现中激发公众的爱心,这也成为今天互联网公益人人参与的重要原因。比如在腾讯公益“99公益日”的“家乡味道”活动中,用户可在网站页面选择自己的家乡,当地风景、民俗、特产、文化瞬间便勾起了捐助者的“乡愁”,鼓励他们通过购买特产等方式支持家乡发展。
如今,互联网公益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的公益模式、普通人的参与方式,让公益的门槛更低、形式更轻松、参与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