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人!跨国夫妻生离死别他把器官捐给6位中国人
今天(6月29日),是49岁的英国人马克躺在病床上的第118天,也将是最后一天了。
上午8点,他的妻子将在浙医二院签署器官捐献登记表。
9点钟,马克将被送到手术室,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的两个角膜、一对肾脏、一个心脏、一个肝脏将捐献给6个中国人。
这是他早就决定好的方式,留给这片他最爱的土地。
6月8日,是来自英国的马克和中国妻子王女士的结婚6周年纪念日,为了让丈夫和亲朋好友进行最后的告别,王女士在ICU病房(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办了一次小型的结婚纪念日派对,记者从那天开始,用相机和文字为这对跨国恋人做下了记录,尊重家人的意见,我们在马克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再开始讲述他俩的故事。
每隔两秒,安静的ICU病房里就响起“滴”的一声,声音来自于维持重症病人们生命体征的仪器,规律的声音更显得这里的肃静。
在蓝白为基调的浙医二院1号楼9楼ICU病房,6月8日被打扮得特别色彩斑斓。
在马克的病床前,悬挂着护士们折好的30只五颜六色的纸鹤,在马克的身边,他的妻子王女士穿着马克最爱的紫色旗袍,病床的枕边摆着一大把鲜花,床桌上放着红色的剪纸画像、一只蛋糕、几盒费列罗巧克力。
王女士带着笑容,因为这是她和马克的第6个结婚纪念日;他们的家人、朋友、同事们都抹着眼泪,因为经常和他们开英式玩笑的马克不久就要离他们而去了。
王女士希望马克去世后,能用另一种方式活着——捐献器官,而这同样也是马克曾仔细考虑过的事情。
像童话里那样美好的生活,是在3月3日那天出现阴影的。
这天,在杭州教了6年英语的马克因为身体不舒服被送到了浙医二院急诊,很快出现了昏迷,医生的诊断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简单点说,就是急性的中风,很严重,很致命。原因?医学上并不清楚,发生在马克身上,更是突然——每年体检时都很健康的他,根本找不到任何征兆。
对这对跨国恋人来说,一切都变了,家里的狗狗每天晚上9点就会准时蹲在门口,等待着马克,这是他下班回家的时间,可超过100次的等待,也没能等来主人熟悉的拥抱。
王女士开始每天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医院,晚上回家后,她要独自遛狗、照顾虎皮鹦鹉、喂一群热带鱼,这些原本都是马克最爱干的事情。
医生们认为病情预后很差,希望渺茫。是时候考虑马克的身后事了,她和他心里其实早有答案,只是这样的执行比预想中要早太多了。
“你看,这是我和他。”王女士拿起那小幅红色的剪纸画说,“我们在河坊街上找人剪的。”画上的他和她有着深深的皱纹,看上去比现实中苍老不少,“我们特地要这种老了的感觉,就是我们很多年后的样子。”
可49岁的马克还没来得及到苍老,就要离开她了。
王女士想起了马克曾经说过的话——“我死也要死在中国。”一语成谶,在ICU的婚礼纪念日上,王女士红了眼睛。
有捐献器官的打算并不突然,马克的母亲在20多年前就做过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地多活了十多年,在马克的家庭里,捐献器官回报给其他人,是自然而然的事。
他为她来到中国工作生活,她希望完成他的遗愿。
“我们讨论过这个话题。”王女士说,马克的态度很明确,自己身故后,也要这么做,唯一的麻烦,就是说服王女士的爸妈。
在病房里,两位老人一脸肃穆,“女婿这么说了,那就这么做,尊重他。”丈母娘想起了马克第一次到家里时的情景,紧张得一点表情都没有,“很严肃,我还以为他是德国人。”
马克的母亲就是德国人,马克身上确实有德国人严谨的血统,他这辈子做得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抛下了在英国的工作生活,跟着在朋友聚会上认识的王女士来到中国。
可熟悉之后,马克会在丈母娘面前开起英式玩笑,比如假装不认识洗洁精,拿起瓶子就喝,吓了丈母娘一大跳。
“别哭了,他不希望看到你们在哭。”王女士为马克的同事们、朋友们递上纸巾,轻拍着他们的肩安慰道。
“我就希望这次的纪念日让朋友们聚一聚,最后看一看马克。”在Party现场,王女士的笑意一直带在脸上,哪怕有时候泪水一不留神地滚落。
两个人相处久了,都会在自己身上找到对方的影子。
“乐观的态度是他感染我的吧。”即便一个人时会害怕、会想念,但在病房里,王女士体现了马克最大的特点——乐观、有趣。
她戴上了在英国订婚时的戒指,她戴着他为她买的项链,她穿着他最喜欢的紫色旗袍,她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他的影子。
爱笑爱闹的马克是个把生活放在第一位的人,这从他们的吵架里都能看出来。
有一次,王女士答应陪马克去看绿城足球队的比赛,可因为出差,她最终没有去成,回家的时候,马克向她抱怨:“你答应过我的,但你把工作排在了我的前面。”说完转身出门,没一会儿,在外面逛了一圈的他回来了,像过去每次吵架时那样,马克先向爱人道歉:“对不起,是我态度不对,我下次一定不这样了。”
爱家人、爱朋友、爱动物、爱工作、爱生活,这正是马克早早就做下捐献器官决定的最大原因吧,而王女士也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准备在自己去世后,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别人。
生活里再没有了他,但她活出了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