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陵九闲去瑶里义捐书画
得知瑶里遭遇严重的山洪水灾,金陵九闲谢绝了有关部门安排,决定前往瑶里,奉献爱心。五闲曾杰表示:"当我们得知江苏阜宁横遭天祸,死伤严重的消息后,虽在外地,还是决定拿出精品之作,寄往灾区。还在景德镇的艺术家们亲往瑶里,送字送画送物,看望百姓。"昨天一早,雨水不停,但金陵九闲之张光仙、曾杰、胡春宁、王杰与院办主任盖敬玲和我,自费租车向瑶里古镇出发。
车行半路,五闲曾杰突然肚痛,只得停车寻农家茅房排泄。大伙一回忆,估计早餐时吃的是不洁瓦罐汤所致,其中只有一罐是墨鱼做的,被曾杰享用,没想到过期变质了,而没吃墨鱼的人则平安无事。
车继续前进,开到了汪胡生态游览区,进入了瑶里地区,被告知因山洪爆发,道路已封,不得进入。
据了解,此处原始森林茂密幽静,野生植物上百种;天河谷诡异神奇;南山瀑布由数段瀑布组成,全长千米多。其中主瀑宽逾百米开外,落差八十余米,宛如玉带悬空,飞虹高挂。
如此优美的地方有了天灾,我们当然牵挂,就近到村看望。一家山农因水灾受淹,我们花了数百元买了他家经营的珠子和手链,赠送了九闲画作一幅,尽了心意。
山农很感谢,特地带我们去村头看一株千年红豆杉。我们一行6人都合抱不起来的红豆杉屹立不倒,仍在郁郁葱葱,为生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称之为国宝当之无愧。
车再往前行,就是号称江南第一庄的梅岭山庄。所谓第一明显有夸大之嫌,无可观之处,不过庄前一座小桥必须要看。电影《闪闪的红星》一段镜头就是在此拍摄的。
潘冬子送盐进山给游击队,必须通过此桥,但有保安团狗腿子端枪站岗,严格盘查。机警的潘冬子将盐化成咸水倒在棉袄上,骗过了狗腿子,进山后将盐水熬成盐,胜利完成了任务。
作为60后,对老电影情有独钟,纷纷上桥拍照。小桥依旧,河水奔流不息,青山碧绿,荷花盛开,只是当年和潘冬子差不多年龄的我们,已双鬓飘白,青春不再。
拍照之后,再喝几口山泉水,甘甜沁入心脾,期待着返老还童的奇迹发生。
继续往前行,看到一个村庄有个江南第一祠,便停车驻足。这个第一祠实际上叫张氏宗祠,由鼻祖张祖望始建于唐代末期,元代末毁于战火,现存祠堂建于明代初期,后代不断维修保持至今。建筑风格为三堂两天井,占地199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砖、木、石雕精致,规模宏伟。只是眼下破烂不堪,亟需大修了。
村旁数株千年樟树难得一见。树下有一柬埔寨少妇在卖樟木块。盖敬玲得知其28岁,因与在柬埔寨打工的中国小伙相恋,便嫁与他,一同到中国生活,已经三年多了,育有一女。得知其家中也受了水灾,盖主任一口气从她摊位上买了一大包东西,算是代表金陵九闲小小支持了她一下。
车终于开进了瑶里古镇,正好停在了瑶里改编纪念碑前。陈毅于1937年和1938年曾两次亲临瑶里,指导在皖赣地区坚持游击战的游击队进行改编。1988年,陈毅之子陈昊苏为纪念瑶里改编事件题写了碑文。
既然看到了有关陈毅的内容,便想到陈毅旧居参观。穿过狭长窄巷,终于找到了陈毅旧居。
此居原为清代嘉庆年间登仕郎(正九品)吴容光家的"敬义堂",是吴家专为子孙后代苦读寒窗、求仕进第,获取功名而设的书斋。建筑朴素大方,装饰精美雅致。园中种植桂花,香气袭人。陈毅当年在此主持皖赣特委会议,以及日常办公及生活地方。
本想一游,但一人一票60元昂贵,九闲们决定省下此款,为当地百姓作点贡献更好。
当地有关人士闻讯相迎,准备款待我们一行,但被五闲曾杰推辞了。他说:"此次瑶里之行,纯为民间行为。九闲们只为表达爱心而来,不求宣传,不接受安排。"
不顾劳顿,九闲们穿街走巷,看望孤寡老人,或送上所购礼品,或赠书画作品。
站在瑶河廊桥上,当地百姓指着被冲坏的廊杆说,洪水凶猛,水漫过人,很难一见。
瑶里古镇建于西汉时期,是文化名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蜿蜒曲折的瑶河贯穿南北,数百幢明清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沿河布局,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荟萃了众多的人文景观。
走在瑶河边上,但见水猛浪高,可以想象到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之壮观。听当地人说,风平浪静时,鲤鱼和青鱼等鱼悠哉悠哉,"闻人声而至,见人形而聚","竞相觅食,彩鳞纷飞。"
穿过廊桥,沿着河道前行,可见宏毅堂。该堂是吴家祠堂的分祠,是吴氏分支进行祭祀祖先和从事其他宗族活动的地方。
河对岸是吴氏主祠堂(祖堂),又名叙睦堂,建于明代,近年重建。吴氏的开氏始祖是《史记》记载的吴太伯世家。瑶里吴氏最早可追溯到初汉诸侯王吴芮,秦时任番阳(今鄱阳)县令,因助汉高祖称帝有功,被封为长沙王。
穿行在古镇街巷中,时晴时雨,时古时今。九闲们用了近一天时间,看望了数户人家,捐献了二千多元钱物和四闲张光仙的大写意花鸟、五闲曾杰猛虎下山图、七闲胡春宁禅画图、九闲王杰山水图、盖敬玲双鱼图和我的左笔书法,尽了微薄爱心,看到陌生的老人们一双双激动眼神,所握的温暖双手,说着感谢的话,我们尽管劳累奔波,但心里很知足。
夜里11时许,金陵九闲们登上前往南京的火车,告別了景德镇,但睡意全无,计划着下一站奔赴阜宁,向重灾区人民再献爱心。(钱诗贵
丙申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