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都公交306路车队师傅们
【故事】前不久,一段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为了赶公交车,一群年轻人在夜幕下奋力奔跑,公交车司机在他们刷卡上车后才发车。其实,这是成都公交306路车队末班车司机师傅们的共同习惯:在向其他乘客说明情况后,车子多等3分钟。因为两年前一条地铁开通后,从末班地铁出站,再上末班公交车,刚好差3分钟。师傅们看着辛苦的年轻人很是不忍心,就多等几分钟,而这些乘客上车后的一声“谢谢”,也让他们感到自豪,感觉工作更有干劲。
【点评】
体验过深夜错过末班车的遗憾,就会理解被人等待的幸福。在成都,公交公司306路车队就是一个愿意等待“晚归人”的温暖驿站。等待、停留,有时是无聊与煎熬,但有时却是善意与幸福,区别就在于因何而等、为谁而留。
停留的是车轮,涌动的是温暖。网友们看到这段视频后说,“在这个站台停了几分钟,很贴心”。贴心之处必有善心之言、暖心之举,这不仅仅是由公交车司机们完成的,也包括先上车乘客的体谅、支持与友善。正是司机们常年对接驳时间的精准把握、善于换位思考乘客之需,以及其他乘客的包容和善意,才能让一辆公交车成为人们回家路上的“移动港湾”。等待“3分钟”,不是一个人的默默付出,而是一群人的守望相助。
当然,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是一门大学问。这不只是简单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而且是要让简单事、平常事也能有真情、暖心田。做好公共服务工作,既需要恪守规则的准时,也需要特定时刻的等待;既需要精准明确的引导,也需要将心比心的思考;既需要方便快捷的高效,也需要安稳妥帖的细致。服务群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提升服务品质和水平也永远在路上。
有人说,“夜色里一次次暖心等待,或许是奔波劳碌一天后,最暖心的时刻”。暖流滋润人心,制度更应该为善意护航,如地铁与公交在末班车接驳上,运行时间能有更科学安排,司机师傅们或许会少些“等待”。相信相关部门在未来制定规划时会更注重统筹兼顾,更精准地匹配群众需求,更有效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17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