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报道:北京延庆让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19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北京延庆让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打造“慈善+志愿+社会组织”助老模式

北京延庆让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日前,北京延庆区慈善协会在旧县镇文体活动中心二楼会议室,召开延庆“慈善+志愿+社会组织”关爱空巢经验交流暨“最美善行人”表彰会。两年来,在延庆区慈善协会的推动下,这支民间养老服务队从最初大庄科1个乡的123名志愿者发展到15个乡镇全覆盖、902名志愿者,并打造出“慈善+志愿+社会组织”的“造血式”山区农村养老模式,助力更多农村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902名“提灯人”照亮夕阳红

    一处空落落的院子,屋里只有一位老人,是大多数农村孤寡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养老难,农村的养老更难。农村老人收入水平低、身体状况差,导致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成问题。浓重恋家恋乡情结,让老人拒绝走进养老机构。“孤独、抑郁、没安全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人内心极度渴望被关心,又排斥陌生人走进他们的生活。”区慈善协会负责人说,“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关键是服务者要走进老人内心。”而本土的助老志愿服务队恰恰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志愿者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浓浓的乡情是志愿者服务的源泉。“我们帮助的都是看着我们长大的街坊四邻。”大庄科乡思语志愿服务队的高稳荣说。“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除了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理发等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志愿者还能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春耕、应急、农收、暖冬等个性化的服务。“365天随时能出现在老人面前,根据老人的需求精准的服务,这是任何一家第三方服务机构都比不了的。”

    “草根”升级为“正规军”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在每位志愿者手里,都有一本小册子——《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制度汇编》,志愿者告诉记者这是开展助老服务工作的“法宝”,制度汇编的内容简单易懂,都是志愿者经验的总结。

    一支902人的队伍要想向前发展,管理制度得跟得上。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依托的是乡镇的“草根”服务队,为了解决“草根”服务队组织程度不紧密,自由随意发展的问题,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区级以慈善为引导,镇级由志愿服务队队长内部管理,村级有小组长分片管理,而小册子中的22项制度是大家工作中遵守的“约定”。“根据约定,慈善协会为每位志愿者都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还提供免费工具。”旧县镇志愿者卢淑琴告诉记者。为推动志愿服务更好地发展,慈善协会为志愿服务提供资金保障,让志愿者“干活不贴钱”。2016年至2017年慈善协会使用了“共产党员献爱心”所得捐款60万元,2018年承接延庆农村居家养老工作试点项目,为志愿者开展助老服务争取了177万元。

    2018年,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成功孵化了3个社会组织。由本土农民组成的“草根”服务队正悄然向着有制度、有组织、有管理、有要求的“正规军”不断迈进。

    用“孝道”治理乡村

    延庆张山营镇下营村的刘大爷是位独居老人,因为听力不好,说话有些吃力,平时很少与人交流。“我刚到刘大爷家的时候,他有点抵触,连着给刘大爷家干了三天活,大爷一句话都没说。第三天我转身出门时,大爷轻轻叫了我一声闺女,当时心里暖暖的。”张山营镇海坨之子志愿服务队的马树荣说。在志愿者中,很多人和马树荣一样,最初是凭着一腔热血参与志愿活动,在服务中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从老人的感谢中获得了幸福感,也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孝道”已经体现在生活的细节当中。“我们将优秀的志愿者事迹编订成书,每年评选出优秀的志愿者,颁发‘最美善行人’奖杯进行表彰,让农民参与到农村的建设中,更好地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慈善+志愿+社会组织”关爱空巢助老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养老的现实问题,更培育了敬老爱老文化,使敬老爱老的乡风扎根农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