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村入户泥土便道变为水泥路,村民住的土坯石板房变为红瓦房,清澈的山泉变成了自来水,无线网络全覆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特色产业项目稳定发展;全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012元提高到现在的9077元,贫困发生率由48%降至3.57%,已实现77户贫困户323人脱贫,现有贫困户11户36人,有望在2019年全部脱贫。”“这个村取得如此巨变,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省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真扶贫、扶真贫,可以说是商州区扶贫攻坚的一面旗帜。”这是4月20日,商州区香铺村村支书王贤哲对香铺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介绍,及陕西省慈善协会项目部部长陈华州在实地考察后对该村扶贫工作的称赞。
地处秦岭东南部的陕西商州区是深度贫困县区,也是革命老区,而位于秦岭腹地的香铺村更是山大沟深,基础设施落后,信息闭塞,农业结构单一,无支柱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除了种植土豆、玉米外,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较低,留在村上的大多是劳动力较弱或无劳动力的孤寡老人和妇女儿童,属于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路子怎么走?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在哪里?怎样才能彻底改变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让香铺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驻村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陕西省委办公厅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钱引安任组长、省委副秘书长孟军任常务副组长的9人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扶贫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驻商州区扶贫团及香铺村脱贫攻坚工作。钱引安秘书长及办公厅领导多次深入驻商州区扶贫团成员单位的帮扶村及香铺村调研指导,实地察看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扶贫产业等项目推进情况,走访慰问贫困家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和脱贫户,并与职能部门和各项目负责人座谈交流,制定具体推进措施。为了扎实做好帮扶工作,省委办公厅精准选派扶贫干部,组建了一支作风硬、能力强、能干事、干实事的驻村扶贫队伍。今年就要退休的省委办公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宏升,从2011年开始就在商州区驻村扶贫,一直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一干就是8个年头。起初,省委办公厅帮扶庙坪村,2014年庙坪村脱贫后李宏升又主动申请到更为贫困的香铺村驻村扶贫。随后,省委办公厅又选派财务处处长周发祥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年轻干部孙尉也走进了香铺村。他们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为香铺村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发展产业为根本、“三变”改革为动力,先后协调筹集扶贫资金近1000多万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近20个,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盘活了农村沉睡资源,充分激发了内生动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了实效。
脱贫致富,基础先行。工作队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脱贫步伐的首要任务,积极协调沟通各方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筹工筹劳、村上出资群众出力”等措施,利用有限资金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760平方米的幸福苑,解决了孤寡老人赡养和村民洗浴问题;完成通信基站和宽带建设,实现信号全覆盖;修建便民桥4座,完成7公里主干道及9.5公里通组路、连户路、产业路硬化;实施危房改造286户,硬化院落6200平方米;增加200千瓦变压器2台,对5.5公里的电线杆和高低压线路进行了更换;修建蓄水池3个,沉淀池3个,铺设自来水管道5000多米,村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精准帮扶,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工作队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实现长期、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因村制宜,统筹谋划。一方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在传统作物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菊芋30亩、皂角50亩、荞麦30亩、中药材10亩,养殖土蜂150箱、黑猪180头,还有牛、羊、鸡等,确保了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先后成立牧香园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紫香缘光伏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发展食用菌50万袋,建设27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和鱼塘3个,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实现就近就业110人,为香铺村脱贫致富培育了支柱产业,全面覆盖所有贫困户。另一方面,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开发生态旅游产业。香铺村山川秀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素有“九沟十八岔,一百担八凹”之称,是天然的旅游胜地。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工作队积极向外界宣传推广香铺村,并引进陕西汇景实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地香铺村开发民宿,旅游开发迈出坚实步伐,为建设田园综合体、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培育发展产业的同时,香铺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加大产业整合力度,积极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折股量化等工作,构建完善集体资产运行机制和收益分配制度,成立香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推动“三变”改革落地生根。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斗志、提高脱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把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致富带头人’等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了‘齐心协力促脱贫、人人争做好公民’的良好氛围。开展帮扶工作以来,我们先后免费举办职业技能培训三期,培训人次115人、培养致富带头人7人,通过香铺村务工协会协助380余人外出务工、150余人在当地打短工,有效提高了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增加了村民收入。”驻村第一书记周发祥介绍道。
经过四年多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香铺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多样,越来越多的人对小康生活充满了信心,仅今年就有10户盖起了新房。“过去村民穷日子过不下去,跑到关中落户。现在条件好了,一些人就想尽一切办法要迁居回来。”村文书宋承虎一脸欣喜。
2018年是香铺村实现贫困村摘帽的关键之年。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宏升表示,我们将坚持目标标准,严格按照“577”退出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这个古老的香铺村仿佛一夜间突然醒来了,处处荡漾着文明的春风,展现出亮丽的风姿,桩桩件件,感人肺腑!
胡运森 何雨芊 本报记者 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