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陪护服务供不应求“1对多”普遍 护工缺口如何填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3  来源:工人日报
核心提示:陪护服务供不应求,“1对多”护理成普遍现象;准入门槛低,行业有待规范 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护工缺口如何填补?本报记者 黄仕强

陪护服务供不应求,“1对多”护理成普遍现象;

准入门槛低,行业有待规范 社会需求持续增长,护工缺口如何填补?

本报记者 黄仕强

不久前,重庆市民刘先生的父亲因膝关节骨质增生住进医院,由于工作原因而无法长时间陪护父亲,他便想到了请护工陪护。但实际情况却是市场上护工数量较少,口碑好的护工更是早已被预约。

资料图:护工精心照料住院病患。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刘先生的烦恼也是很多病患家属的烦恼。有业内人士表示,护工这个有巨大市场需求的行业至少产生了15年,现阶段,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护理服务的供应有近千万的缺口,同时,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流动性大、上岗准入标准缺乏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制约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社会需求增大

“我已经在这个医院待了十多年了,很多药理比那些刚来的护士还懂。”日前,《工人日报》记者走访重庆某三甲医院,看到一位护工正熟练地为输液的病人更换药物。交谈中,这位护工表示,他今年已经五十多岁,曾是该院的保洁工人,八年前正式转行为护工,在该院的口碑很好,很多病患都点名要他护理。

据他透露,目前,很多医院中护工的经历都与他类似,或是医院的清洁工转行,或是由医院的医生、护士推荐入行,“护工的收入远比做清洁高,有时候还可以一次性照料几个病人。”走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大部分医院里的护工,都在同一医院待了多年,基本上已经“垄断”了所在医院的护理业务,“外来户”很难进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位护士称,在医院中,护工主要负责协助维护病人卫生、仪表,帮助患者洗脸、擦身、更衣,协助如厕、吃饭、喝水、服药,还要维护病人安全等等。这类护工在医院耳濡目染,从护士那里学到了很多专业护理技巧和知识。

今年47岁的李师傅,固定在重庆某三甲医院做护工,对于自己的工作,他说,这几年,病患对护工的需求很大,特别是向他这种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工,经常遇到一天护理两三个人的情况,很辛苦,但也有不少回报。

“很辛苦,照顾患者起居,洗脸擦背,处理大小便,后来干的年头久了,我还学会了为患者吸痰、换药敷药、康复按摩等比较专业的护理工作。”据老李介绍,这份职业虽辛苦,但收入还是很不错的,护理一人一天大约在180元到300元之间,经常还会遇到一人护理两三个人的情况,每天的收入基本在600元以上,如果一个月坚持干上20多天,也是月入过万元。“我还介绍了下岗的哥哥、嫂子做护工,虽然辛苦,但收入很可观。”

护理服务供应短缺

据记者了解,护工大致可以分为医院住院部里的护工;在养老院、老年公寓、个人住所等医院以外的护工以及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工三类。总体来看,这三类护工群体的护理供应,远远少于需求量。近年来,很多医院的病患出现了“零陪护”现象,即亲属不在身边,需要雇佣护工陪护病患,同时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市场上对护工需求日渐增多,在医院和养老院等场所1人护理多人的情况十分常见。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2亿,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已突破4000万。按国际惯例,每3位老人需要1名护理人员,我国对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在1000万人以上,但护工人员却远低于此数。

“医院护工虽然也很短缺,但人手最为紧张的还在‘养老’上。”记者走访重庆的养老院发现,十余名护工承担六七十名老人护理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且护工以四五十岁的农村进城务工妇女为主。她们普遍学历较低,缺乏专业护理技能,有些甚至是半文盲,即使参加培训,也拿不到国家要求的上岗资格证。

重庆一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近些年,护工这个行业很紧俏,薪资较高,却没有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原因就是做护工需要大量整块的时间,符合做护工的人大多是没有家庭负担的。另外,由于所干的活又脏又累又容易遭埋怨,年轻人都避而远之。

行业管理有待规范

“从医院护理的市场规模来看,护工行业有着非常庞大的市场,但从某种含义上讲,护工这个行业是个夹缝中生存的行业。”重庆市卫计委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坦言,针对护工行业的规范化,重庆在2016年就提出,在2~3年内对全市的护工从业者进行技能培训,合格者持证上岗。但由于护工流动性大等特点极大制约了这一措施的推进。同时,医院对护工护理服务管理的普遍做法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医院只有用工权,管理由家政服务社等中介机构负责。一旦出现了问题,第三方公司和医院基本上不用承担责任,也加大了监管难度。

此前,记者曾在重庆多家医院、养老机构等场所采访了多位护工,接受采访的十余名护工中年纪最大的59岁,最小的43岁,均没有上岗证,也没有受过任何护理培训,其中还有几人连健康证都没有。

多数护工认为,当护工和当保姆没多大差别,就是帮家属照看病人,给病人热饭,推病人去检查,有不能动的病人给喂饭、伺候大小便,有不懂的问题再请教专业人士。

“护工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远小于市场需求量,这也造成了护工出现‘总会有人需要我’的心理,且目前也没有系统的规范标准。”重庆大渡口区某二甲医院住院部的负责人认为,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当下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对整个护工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出台相应的行业规范、资质标准和投诉举报受理措施,尽快建立护工准入制度,实施资格认证,还要引进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让护工行业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针对护工短缺的问题,业内人士建议,应对护工分类、分层、分阶段培养,对专业护工和普通护工加以区别。对照料老人、病人日常起居的护理人员,只需判断潜在的风险,并及时向医疗护理人员求助即可的,民政部门给予免费培训;对医疗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通过继续教育、高职院校,提高医护水平。

“工资待遇要让护工体会到职业认同感。”重庆市三峡医药专科学校的老师建议,对一线护工给予一定的入职补贴,打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职称互认通道,吸引更多具有专业护理技能的院校毕业生进入到养老、护理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