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是扶贫济困、不求回报的崇高事业。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慈善总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慈善宣传、开拓慈善资源、拓展慈善领域,推动全市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奋力为加快赶超、实现“两高”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拓现代慈善事业新格局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自第三次会员大会召开以来,湖州市慈善总会在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和市民政局的有效监督指导下,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构想和基本格局,经过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提前圆满完成了第三次会员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开启了向现代大慈善迈进的新格局。
湖州市慈善总会会长魏秀生表示:过去的2017年是成果最丰硕,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看得见、摸得着、可对比的数据有了大幅提升,总收入首次突破6000万元,捐赠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二是新推出了一批使弱势群体、慈善对象受益的更好项目,特别是“慈爱湖州”“支付宝消费慈善”等一批创新项目成为亮点。三是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提升,硬件、软件都有了新的发展、新的提高;内部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特别是学习的风气逐步浓厚。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党委政府的重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靠的是总会有个好团队、好风气。
同时,魏秀生会长指出,新时期的慈善工作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进“六化”建设:一要时代化,慈善工作要充分体现十九大精神、体现《慈善法》的要求。二要特色化,要走具有本土特色的湖州慈善之路、形成带有浓浓湖州味的慈善实践。三要大众化,要在现有基础上,把大众化向前大大推进一步,只有大众化,慈善事业才能获得久久不息的前进动力。四要指尖化,即“互联网+慈善”,要通过建立完善多功能的网络平台,全面推进“指尖上的慈善”。五要法制化,作为慈善组织,新时代的慈善工作要按照《慈善法》要求,积极推进依法行善。六要职业化,按照现代慈善的要求,只要是慈善工作者,都应该是职业化的选手,老同志也要向职业化迈进。
不断延续慈善事业生命力
慈善事业的生命力在于公开透明,是晒在玻璃瓶里的事业,用对每一笔善款,就是对每一份爱心负责,对这一份神圣事业负责。据记者了解,围绕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助残和公益事业等,市慈善总会5年来项目和救助资金支出达到1.5亿元,50余万人次受益。慈善关爱送万家、急难救助、爱心助学“久立匠心”基金、慈善暖军心、困难党群创业帮扶……5年来市慈善总会开展的近50个项目,市民无论想查询哪笔款项的情况,只要登陆湖州慈善网、“慈爱湖州”网或翻阅《湖州慈善》季刊,小到几元、几十元,大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都能查到明细,而且每一次救助公示都详细到受助人、受助金额、受助来源以及受助事由。
去年底,湖州市15名职业院校学生及其12名指导教师获得首届“久立匠心”职业教育人才奖励基金14.5万元,该基金由湖州市慈善总会、市教育局、久立集团联合设立,日常管理由市慈善总会负责,实行专款专用,主要面向职业院校师生实施奖励。“每一笔奖励基金的支出,我们都会严格审核公示。”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说。
为打造“透明慈善”品牌,市慈善总会严格遵循“善款善用,善款慎用、善款会用”的原则,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完善资金的申请、审批、拨付、运营费用预算、核销以及投资增值等管理程序。在公开透明的慈善环境下,湖州市荣获了“全国六星级慈善城市”称号,进入城市爱心GDP百强,市慈善总会也连续五年获评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卓越(优秀)组织。通过深化透明慈善建设,市慈善总会公信力不断增强,为湖州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大活力。
记者 泊 伟 通讯员 戈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