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让减灾文化浸润巴蜀山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15  来源:慈善公益报
核心提示:近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全体员工走出场馆,联合消防队员和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寺庙,开展

  近日,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全体员工走出场馆,联合消防队员和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寺庙,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技能,拉开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大幕。

    据记者了解,专业场馆全员出动,联合多方力量深入一线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这在全川实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尚属首次;也是省减灾馆拓展场馆功能、扩大防灾减灾宣传覆盖范围的一个创新。

    该馆馆长吴勇征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传播减灾文化,推进“减灾兴川”,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让我们透过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这个窗口,探视“减灾兴川”行动初露峥嵘的壮美画卷,领略减灾文化浸润巴山蜀水带来的细雨新风。

    传承减灾文化

    减灾文化,源远流长。

    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这些神话传说,其实就是华夏祖先同旱灾和洪灾等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

    至今屹立在岷江中游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乃是先秦时期,李冰父子率领蜀地先民治理河患的一个鲜明例证。

    被无情的自然灾害夺去的生命不计其数,但是,人类与灾害做斗争的英雄壮举,表现出的勇敢坚韧气概,探索创造的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却以不同形式传承下来,形成了独具价值的减灾文化。减灾文化的形成,是以人类的生命和伤痛换来的。因此,保护生命安全,创造平安家园,是减灾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距离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已十个年头。痛定思痛,灾后重建中,四川省把减灾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推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筑一道文化屏障,是实实在在的惠民。

    历经7年规划建设,2015年5月12日,一座占地17多亩、展区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减灾馆建成开馆。正式运行后,减灾馆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四川特色”的建设目标,切实加强场馆运行管理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和拓展功能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和技能培训作用,努力成为防灾减灾“信息传播的窗口、技能实践的基地、科技交流的平台”。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将“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一个宏大的目标在教育馆同仁心中渐渐清晰:让盆地崛起为中国减灾文化高地,把成都举升为亚洲防灾减灾中心,助四川发展为全球防灾减灾典范,让“减灾兴川”成为巴蜀儿女的共同愿景和自觉行动。

    推进减灾行动

    普及减灾文化,推进减灾兴川行动,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社会资源,科学协调各方力量,聚集释放最大的场效应。

    技能能够救命,实训才是根本。据了解,该馆携手国际环保组织开展“唤醒梦中人,实现环保梦”公益教育活动;与省委党校共同建立“MPA研究生现场教学实践基地”,与省人民医院、成都天廷救援队合作成立专业救援志愿者队。省消防总队、省煤田地质局、成都市机关工委、川大灾院、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四川原点公益慈善中心等20余家单位成为他们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充分整合这些资源,定期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和合作单位一起,走进社区、学校、企业,联合开展实用型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确立减灾文化,不仅仅是观念意识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形成,更是实实在在的抗灾行动。去年4月,经过5个月的调研考察、走访座谈, “四川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统筹中心”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

    天不等人,灾害无情。统筹中心成立后,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救灾机制,立足实际,梳理解决统筹机制“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提出“1套政策为脊顶、5大体系为梁柱、21市州在地协调网络为根基”的“二七框架”,逐步形成了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政社协同齐心聚力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川建成了12个在地协调网络组成站点,已经覆盖了11个市州和3个重点县域。“下一步,我们将加速加力拓展建立更多协调站,力争到今年年底覆盖全川21市州及10个以上重点县域,实现全省社会救灾统筹协调网络到边到底落地、联调联动运转、精准优质服务。”统筹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减灾之举,旨在兴川;兴川之计,必须减灾。

    减灾兴川的梦想,如初升之红日,已徐徐起步,正喷薄而出。两年的辛勤汗水,在巴蜀大地浇开了“减灾文化”的花蕾。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的付出和成绩,也获得了众多机构的肯定。前不久,该馆扛回了“四川省科博协会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成都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多块奖牌。

    记者 权 敬 通讯员 邱拥华 何光伦 李 兵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