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人力资源,公益组织成长的基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4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2016年,中国慈善联合会和敦和基金会联合发起“敦和·竹林计划”,支持我国青年学者开展慈善研究。项目得到了来自海内外青年学

  2016年,中国慈善联合会和敦和基金会联合发起“敦和·竹林计划”,支持我国青年学者开展慈善研究。项目得到了来自海内外青年学人的热情响应,目前已奖励和资助了百余名青年学人开展课题研究。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新华公益联合中国慈善联合会、敦和基金会推出“竹林论善”系列,将陆续展示这些青年学人的优秀研究成果,打造一场慈善思想的盛宴。今天是第一篇——

人力资源:公益组织成长的基石

田新朝

    公益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公益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在由传统家庭服务向现代家庭、集体、政府、社会并存的多元化供给模式转型的历史过渡时期,尤其是在“单位人”向“社会人”再向“社区人”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公益组织经历了从“恢复发展”到“曲折反复”再到当前的“平稳发展”三个阶段。在这段历史时期里,我国政府的公益组织改革发展路线整体上推行的是“渐进式”而非“激进式”的公共政策,公益组织也逐渐凸显出自身的社会价值,但由于环境约束和自身发育的缺陷,公益组织不能充分载荷其使命,其作用贡献依然有限。

    正如德鲁克相信的那样,公益组织是真正的先驱,它们的实践和策略将成为企业界未来学习的对象。为什么公益组织会成为商业企业的学习对象?这与我们现实中所看到的“商业企业是公益组织的学习对象”这种情景不吻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从公益组织的存在价值说起。从使命,到绩效,甚或策略,公益组织都有具体的发展目标,更加强调责任、管理和绩效,无论是帮助一个人,还是一片区域的人,或者是全人类,这都将是公益组织所需要考虑的对象。这必须要有完整的发展策略和资源管理体系,但是仅仅以利润为目标的组织是无法具备这种“胸怀”和责任的。

    维系与推动公益组织发展的各类要素中,人力资源是组织核心要素。这既是公益组织发展的派生需求,也是服务对象的渴望与情感的寄托。无论是在我国转型时期乃至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之中,公益是人类的“刚性需求”,公益组织人力资源发展前景必然广阔。

    “对人的尊重”是公益组织存在的基本准则。德鲁克在《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中指出,组织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只有对人尊重,开发人力资源潜能才能不被认为将人视作使用的工具,而是组织存在与发展的根基。人力资源潜能开发的过程也是其胜任力形成与发挥作用之时。有效的公益组织应注重用人之长,这是形成工作绩效与组织有效性的关键。活动成果、公益价值的实现与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绩效的主要方面,只有持续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才能维持今天的成就,并建立未来的长青基业。

    公益慈善组织人力资源是我国人力资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化发展来自政府、社会与家庭等多方面的人力资本投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机制,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提升社会组织服务功能,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中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从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的公益事业蓬勃兴起,以公益组织为代表的各类公益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社会公益意识明显增强,在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公益组织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无论是组织结构数量、专职人力资源数量,还是公益组织的社会认可度,甚至是公益组织的运营与治理参与能力,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航行指明了方向。

    然而,我国公益组织也面临巨大而不同于过往的挑战。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现代公益组织若要适应新的行业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专业化改造势在必行。这是公益事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力资源胜任力的核心特征;这方面可以借鉴专业化的商业管理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组织运营的规模化、集聚性、透明化与专业化特征将更能体现出来,公益事业也不再满足于“小而美”的项目,公益服务也不能仅仅依靠“一腔热血”,而是需要通过战略目标的科学规划、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团队绩效的有效形成,促进更多的人支持公益组织,公益组织人力资源也将获得更强的参与感与信任感,公益的价值也将更能凸显出来。正是通过公益“理念”与管理“策略”的优美“嫁接”,才有可能成就公益组织发展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复制、推广、开发与推动人力资源策略改变等方法,公益事业将迎来颠覆性创新,公益的价值也将传播更远,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强。

    公益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自身人力资本载体的发展,以满足个体的情感与发展需要,促进组织平台的优化。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的不断推进,人力资源衡量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着变化,对公益组织人力资源的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必然也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科学化、系统性的人力资源发展原理与我国公益环境结合使公益组织人力资源成为重要的前沿研究课题,并为其它各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但是,与当前社会新闻媒体界对公益组织人力资源的持续热烈关注相比较,学术界对公益组织人力资源的研究极为稀少,基础理论体系缺乏可以说是公益组织人力资源工作的一大遗憾。

    时代呼唤高素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哺育。培养和造就公益组织人力资源,关键是要以胜任力为核心,在人力资源的规划、选拔、开发、评价、激励等环节上下大功夫,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全行业人力资源成长的制度环境。

    (摘自田新朝《公益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研究》引言)

    竹林学者简介

    田新朝,“竹林计划”第一期受资助学者。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分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工作系主任;经济学博士。著有《公益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