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父母安监控陪留守娃“创新之爱”不是终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父母安监控陪留守娃:“创新之爱”不是终点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其对子女的影响无可替代。一些困难地区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在

父母安监控陪留守娃:“创新之爱”不是终点

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其对子女的影响无可替代。一些困难地区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在家里的子女缺乏关心与陪伴。

外出打工的父母与留守家乡的孩子,因地域上的远隔与心理上的疏离造成的教育与爱的缺失,一直是留守儿童话题的重点与难点。据《成都商报》日前报道,四川阆中望垭镇“北漂”10年的父亲何自兵,想出了在家安装摄像头的法子,陪伴留守老家的两个孩子和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

这样借助“高科技”的点子,算得上一种创新。监控以语音和画面的形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拉近了父母、子女间的心理与情感距离。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种与众不同的亲近父母的体验,能很大程度上弥补父母的教育与爱护的缺失,但多少能满足孩子本能的心灵渴求。感谢这个高科技的时代,也要佩服人伦亲情之下为人父母者的创意。

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是孩子的基本需求,但作为不断成长、逐步具备自我意识的个体,孩子也有一些不希望父母知道的隐私空间。监控能满足前者,却是以粗暴牺牲后者为代价的。何自兵的女儿已经12岁,哥哥上初三,都正处于青春期,尤其是女儿自小“怕”父亲的性格,更容易让父母依靠监控陪伴孩子的初衷,变成“监督”孩子的利器,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尊重、不信任他们,让他们形成敏感、多疑、怯弱等性格。

有网友指出:“为什么孩子不能带在父母身边?”这当然是个宏大且复杂的问题,尤其涉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近年来,各地方都出台了诸多惠民政策,且总体上呈现越来越放开的态势,但具体到各个地方,还是参差不齐。一则,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仍然存在,务工子女进城入学的门槛仍不低;二则,相关政策、制度宣传还未落到实处,导致一些符合条件的务工人员不能及时获取信息,只能将孩子安顿在千里之外的老家,让他孤独成长。说到底,这里面有地域经济发展失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结构问题,也有政策制度还需更公开透明且落到实处的现实。改变正在路上,但需要足够的时间与努力才能显现成效。

那么,短期内,有没有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微观性办法呢?笔者认为还是有的。比如,学校、村委会等联合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名单,定期走访探望留守儿童家庭,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新办法,在一些地方早已实行且做得不错,但还不是常态化、规范化的普遍做法,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值得各地酌情借鉴。

但笔者想强调的是,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其对子女的影响无可替代。一些困难地区的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在家里的子女缺乏关心与陪伴。他们未能意识到,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为了追求收入忽视孩子,是得不偿失的短视做法。一些家庭甚至还来不及感受发家致富的喜悦,就先尝到了孩子误入歧途的苦果。对于这些子女与家庭来说,教训是深刻的,也应为社会敲响警钟。

保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宏观上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制度设计,也需要解决眼下现实问题的创新点子。前路漫漫,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之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