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近年来的关注度颇高。城乡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单元,是党和政府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事关广大城乡居民切身利益和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从管理到治理:转换主体
近年来,江西省城乡社区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居民参与不足,社区服务设施较薄弱,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社区治理方式比较单一粗放等瓶颈问题。” 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龚建辉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近日,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治理,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理念的转变,” 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龚建辉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实施主体的变化,江西下一步将重点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由单一主体治理向多方主体治理转变,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在过去的印象里,基本以政府为主导,容易产生“一头热”的想象,政府很卖力,社区居民却常不容易买账。
如何实现居民受益最大化,同时让居民有动力?《意见》具体开出了“药方”,明确了领导力量和参与力量:基层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基层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以村(居)委会为主要形式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主要力量,包括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市场主体等在内的社会力量协同配合,社区居民为主要参与者,通过五类主体通力配合,实现由单一主体治理向多方主体治理转变,落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
同时,《意见》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居委会成员中本社区居民的比例和直接选举比例,力争到2025年分别达60%和100%;鼓励和支持建立城乡社区老年协会,不断提高其覆盖率,搭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推动专业化:组建人才队伍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核心离不开人;评价标准见仁见智,最终离不开社区服务与居民的获得感。为了加强社区服务,《意见》将“优化社区服务供给”等内容作为重点任务。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不少于30平方米且总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标准,加快建设和完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对未按规定配套规划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小区项目,不予批准和验收。
文件还提出了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方面的内容。将社区工作者纳入全省以及各地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本地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专项规划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加大从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把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学历教育等,向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
优化管理:厘清职能
此外,针对过去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万能居委会”“程序盖章多”等问题,《意见》给出了对策:依法厘清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权责边界,制定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及协助政府事项清单;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牌子进行专项清理,不得将是否设机构、挂牌子作为考核内容;县(市、区)、乡镇(街道)每月要求社区参加的会议不超过5次;除存档需要外,其他台账均使用电子台账;取消对社区工作的“一票否决”事项,各职能部门不再单独组织对社区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清理社区盖章证明,依法制定社区出具证明事项清单,任何部门和单位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不得再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居住条件、小区环境、物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意见》理顺了社区物业管理的各方关系。龚建辉表示:“以前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都是独立运行,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缺乏监督和制约。”《意见》规定,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督,并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服务。记者 权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