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车间田地两头跑 摆脱贫困收益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2  来源:慈善公益报
核心提示:车间田地两头跑 摆脱贫困收益好——“卫星工厂”打开喀什扶贫新窗口从田地里插秧种苗割稻草到流水线上的辗转繁忙,家门口开起了

车间田地两头跑 摆脱贫困收益好

——“卫星工厂”打开喀什扶贫新窗口

    从田地里插秧种苗割稻草到流水线上的辗转繁忙,家门口开起了“卫星工厂”。——这是新疆喀什地区的真实场景。

    以往从家门口到田间地头的距离,变成了从家门口到工厂车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延展了贫困户图罕 · 赛麦尔的致富路,并让泽普县图呼其乡桑村的建档立卡户们累并快乐着。“我这个工作不影响农活,农闲时跑来做工,拿计件工资,车间离家又很近,还可以照顾家人。”图罕说话时显得很满足。

    泽普县启成纺织制品有限公司建在家门口的“卫星工厂”就是图罕的“工作单位”。这种当地企业兴办的“扶贫工厂”,开启了“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创新扶贫就业模式,为不少 “图罕”一样的困难群众打开了脱贫的大门。

    就近就业就生产

    阿依米 · 阿依穆妮莎所在的“卫星工厂”是山东援疆企业喀什中兴手套有限公司在英吉沙县开办的17个“卫星工厂”之一。针对当地群众不愿离家就业的现状,中兴手套采取了“中心工厂+卫星工厂”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心工厂负责培训和统一发放订单、原料,统一回收产品,在乡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将原料做成成品手套。

    阿依米 · 阿依穆妮莎是苏盖提乡阿其玛依日克村建档立卡户,来到工厂后她表现积极,并且深有感触:“以前在家种地要一年收成一次,现在在工厂上班,月月都发工资,工厂离家近也不耽误农活,做得好每月还能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当然是在工厂上班好。”

    这样的“卫星工厂”在喀什地区遍地开花,是当地深度贫困群众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新载体。喀什地区的“卫星工厂”已吸纳了上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就业,对此,喀什地委书记李宁平告诉记者,“卫星工厂”还充分挖掘了本地区在劳动人口、特色产业、闲置土地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

    稳脚稳心稳收入

    每天一大早,叶城县夏合甫乡其瓦村里,村民们忙着分选核桃,他们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的工人。

    “我干得快,带着孩子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元钱,下班回去也不耽误给家人做饭。”该乡英巴格村贫困户阿依古丽 ·斯拉木说。

    分选核桃的200多人都是来自附近深度贫困村村民。据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彭红春介绍, “他们是最需要关心的群体,也是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要带领好他们就业创业,责任和意义都很大。”

    新疆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在叶城县各乡镇开设18个“卫星工厂”,吸纳本地劳动力2000余人,其中贫困户占56%。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7年,喀什地区开工建设了154个“卫星工厂”,新增就业上万人,这种就业与顾家两不误的扶贫模式,不仅让贫困群众站稳了脚,稳住了家庭收入的同时,更稳住了大家的心。据了解,今年,喀什地区计划建设304个“卫星工厂”,实现新增就业2.2万人。

    记者 权 敬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