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提交了《关于完善国家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的提案,提到农村儿童营养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并以“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公益项目为例,建议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
据了解,“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是由安利公益基金会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下称“儿基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和于2015年共同发起的,针对学龄前儿童(3岁至5岁的儿童)的营养补充行动,该项目通过免费发放“多益点”儿童营养咀嚼片,及时改善儿童贫血、生长迟缓、低体重等状况。
作为“为5加油”项目的合作方,儿基会与安利的合作已有10余年历史。为什么会选择与安利公益基金会合作?儿基会在解决农村儿童营养问题上又有哪些举措?社会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善达网》采访了儿基会秘书长朱锡生。
(朱锡生秘书长参加“为5加油”项目湖北襄阳站启动仪式)
善达网:是什么原因促使儿基会和安利公益基金会发起了“为5加油”公益项目?
朱锡生:在“为5加油”公益项目之前,儿基会与安利公司已经有着10多年的合作基础,之前合作中安利公司主要是作为捐赠方。安利基金会成立后,以营养扶贫作为主要战略方向,拥有一套系统的营养解决方案,在项目的执行中有专业的管理方法和评估方式,基于以往良好的合作基础,以及对农村儿童营养健康的共同关注,两家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为5加油”公益项目。
善达网:根据国家卫计委2010年到2013年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普通农村现在生长迟缓的发生率仍然高达11.3%,而贫困地区生长迟缓的发生率高达19.5%,跟城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异。您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朱锡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国家政策上的推进。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2011年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项目覆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12岁在校儿童,通过营养餐补贴的方式为贫困儿童提供保障;从2012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与全国妇联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合作实施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6-24月龄的儿童提供营养包和科学喂养知识技能的支持。
其次是社会组织的先行探路。公益机构有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就可以作为社会问题、社会需求解决的探路者,先行摸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6-24月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也是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的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上,最终成为儿童普惠项目的。当前3-5岁儿童营养问题,国家政策还没有覆盖到。儿基会、安利公益基金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了“为5加油——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致力于通过提供系统的营养改善方案,帮助中国贫困地区3-5岁儿童在成长关键期获得必要的营养支持与健康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再次就是提高儿童看护人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程度。需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宣传和社会倡导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儿童营养健康问题的关注度。
善达网:儿基会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计划和行动来推进项目的实施?
朱锡生:为了促使项目长远可持续发展,惠及更多孩子,儿基会将与安利公益基金会一起努力,持续培育项目的健康成长。一是提供联合筹款支持,进行形式多样的专项募捐活动;二是提供公众倡导支持,开展儿童营养及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倡导公众关注支持3-5岁儿童的营养问题;三是提供项目落地支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协调项目地各方资源助力项目落地和顺利实施;四是参与项目的外部拓展合作,让更多社会组织关注3-5岁儿童营养健康需要,帮助更多孩子健康成长。
善达网:关注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是儿基金会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在解决农村儿童营养健康及教育发展方面,儿基会是否有自己的相关项目?接下来在这方面有规划吗?
朱锡生:在儿童健康方面,除了“为5加油”,还有白血病、脑瘫、血友病、自闭症等疾病方面的救助,还有儿童养育倡导类项目,“幸福万家-母婴1000天健康行动”“消除婴幼儿贫血行动”“全国儿童食品安全守护行动”等公益项目,通过公益讲座、科普宣传、医生培训、发放营养包、食品安全科普体验等方式开展儿童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宣传、倡导、帮扶,汇聚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善达网:朱永新委员在提案中提到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创新的方式开展营养支持与干预,探索多元化解决方案”,在联合多家公益机构共同运作项目的过程中,您对朱委员的这种建议怎么看?社会力量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朱锡生:社会组织在弘扬传统美德、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已经成为党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得力助手。社会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具有指向清晰度、行为自觉度、供给响应效率、透明度和社会感召力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主要扮演的角色为:
一是模式探索者,社会组织是应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需求而产生发展的,它的生命之源和动力,就在于它的利他性和公益性,其价值和贡献就在于推动社会公平公正,帮助弱势群体,调整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因为贴近目标群体,服务专业、行动灵活快速等特点,公益组织在某些社会问题解决上起到了探路和提供解决方案的作用。
二是力量整合者,公益活动和慈善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社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基层社会组织的参与和实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奉献爱心,实现社会力量的汇聚,社会资源的增值,通过民间的互帮互助,达到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和理解,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
三是公益资源配置者。随着公益理念的不断普及,公益事业不断走向成熟,人们已经习惯通过公益组织的来实现自己爱心的落地。公益组织广纳社会资源,按照公益性和公信力原则,把有限的公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最需要的人群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