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式,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在我国扶贫工作正有序、稳步推进的大好前景下,不少贫困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农产品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如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生存的要素,而是成为我们奔向小康生活的重要财富。
《慈善公益报》记者通过调研发现,作为农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茶叶唱起了农业经济脱贫的“主角”,茶叶也成为是许多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茶叶成为脱贫重头戏
进入阳春三月,位于四川省屏山县的很多农村里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茶农抓紧时间上山采摘茶叶,茶叶基地附近的加工厂忙着新茶的筛选、烘干……“今天的鲜叶每斤52元,一天下来有100多元的收入,我们的干劲很大,日子也更加有盼头了!”屏山县大乘镇大田村马草组村民陈光金高兴地告诉记者。
屏山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在这个地处高山深处的乡镇里,早年许多采茶人一直处在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下。如今的屏山县正突出以茶产业等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建设,使茶叶经济在百姓脱贫致富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山茶区,由于污染较少,周围基本上是植被繁茂,整个生物链完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海拔高的地方,多云雾天,有利于调节空气湿度,多漫射光,这种光照条件更适合茶树生长。这里的每一座山都飘逸着清韵茶香,每一条江都流淌着金枝玉叶。”村民指着茶山告诉记者。
“屏山作为以茶叶为扶贫主导产业的贫困山区县,通过‘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二定一返三包’+‘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专合社、业主、农场和贫困户建立紧密的订单生产关系、多次分利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1带N’方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采用优先劳务用工、物化投入等形式,对贫困农户开展有效的智力帮扶,稳定收入来源。”屏山县委书记邱东林告诉记者说。
拓宽茶叶致富路子
“马上就要到采茶的旺季了,这将近300亩的茶园,仅仅茶园管理等务工收入一年下来就有10万多元,现在平时有6个人管理这片茶园,都是村里的村民,”福建省武夷山市洋庄村村民袁大伯望着观音坑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开心地向记者说着,“自从村里的荒山开发成茶园后,村民种茶的积极高了,收入高了,生活也好了。”
据记者了解,洋庄村实行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将观音坑近300亩荒山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由武夷山市闽王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开发成茶园,吸引当地村民种植茶叶共同致富,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方式,解了茶农们“销售”后顾之忧。种植管理期间,由公司聘请村民锄草、施肥、修剪、治虫等,让他们在家门口挣钱。
“近300亩茶园,年产万斤以上茶叶,在带动当地茶业产值的同时,带动品质升级,我们完全按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标准,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在政府产业扶持的政策下,我们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也严把质量关,2017年,我们观音坑出产的茶叶通过全球公认、最资深质量认证机构‘SGS’481项标准,完全符合甚至高于出口欧洲的标准。”闽王生态农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优银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与茶叶龙头企业纷纷打破传统,探索了一条聚合各方要素的新路子:延伸茶业产业链、开发茶业多功能、发展茶业新业态,将茶叶产业体系分解为茶叶主体产业、衍生产业、关联产业,积极推动茶叶精深加工,推动茶叶由一产向二、三产延伸,为贫困群众拓宽就业创业增收致富路子。
“借助生态旅游发展的东风,我们在一期投资2000万元的基础上,准备计划二期投资8000万元,和当地政府一起,打造生态茶园观光的模式,将茶文化融入生态旅游发展,将茶叶经济进行绿色延伸。”王优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