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一天,倪女士带着外孙赵铭诚和赵铭德兄弟俩来到南京市慈善总会,认捐1万元,设立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个人冠名慈善基金”,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一份爱心。据了解,节后上班以来,已经有16个孩子用压岁钱认捐或续交慈善基金。
“9年前,铭诚刚出生不久,正碰上汶川大地震,家里人就以孩子的名义捐了善款,希望孩子伴着爱心成长。”倪女士表示。
倪女士说,去年女儿又生了二孩,今年春节期间偶然看到南京慈善微信在介绍个人冠名基金,正巧孩子也得了不少压岁钱,上班后就赶紧带着兄弟俩来认捐,“现在的孩子衣食不缺,成绩也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感恩!”
当天,兄弟俩捐出了500元压岁钱。“我的压岁钱,帮助有困难的人!”不到两岁的赵铭德奶声奶气地说。
与赵铭诚、赵铭德兄弟俩的不定向捐赠不同,大部分家长选择了定向捐赠。昨天上午,13岁的赵李裿向以自己命名的慈善基金里又存了500元压岁钱,这笔钱的利息将用来帮助溧水区与他同龄的1个孩子上学。
2010年,赵李裿还在上小学时,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了溧水晶桥镇的王伟(化名),了解到王伟家里比较贫困,赵李裿回家后就决定帮助他。
赵李裿介绍,王伟的爸爸出车祸去世了,仅靠妈妈在家务农维持生活,日子过得艰难。他就跟家里人商量,拿出1万元压岁钱,以自己的名字设立“赵李裿慈善基金”,基金利息定向帮助王伟。另外,他每年还会给王伟购买很多学习资料和用品。“虽然我的能力很有限,但是只要能尽到自己的努力,就很满足了。”赵李裿说。
如今,赵李裿和王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双方经常通信,一起谈学习,谈生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1万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赵李裿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她觉得这样做很值得。
“我们将孩子的压岁钱拿出来设立慈善基金,出发点很简单,就是想让孩子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李女士说。
与李女士一样有爱心想法的还有很多人,市慈善总会仅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就接待了10位新办理基金和续交费用的爱心人士。截至昨天下午,节后上班以来,已有16个孩子用压岁钱认捐或续交慈善基金。
据了解,2009年,南京市在全国首推可设立个人冠名的慈善基金。这种个人冠名基金的捐赠形式与以往不同,捐助者以“留本捐息”的方式向市慈善总会认捐一定数额的资金,认捐起点为1万元。既可一次性全额注入,也可一次认捐、分年到位(最长不超过20年,即每年500元)。也就是说,如果捐献者认捐1万元,每年只要捐出500元利息(如此持续20年),即可拥有自己的冠名基金。认捐以后,捐赠者须按照相关协议执行。
谁的基金谁做主。名字怎么起,善款怎么用,都由捐赠人说了算。据统计,7年来,共有500多名市民参与该基金认捐,目前善款总数已突破1000万元,将全部用于“助学、助孤、助老、助困、助残、助医”6个项目。同时,市慈善总会还会定期向认捐者通报善款的使用情况。
“个人冠名慈善基金代表着社会慈善观念的改变,我们希望将‘有钱人的慈善’逐渐演变成‘平民慈善’,让慈善日益全民化和常态化。”南京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