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周绍军,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2  来源:改革网
核心提示:从打工者到老板,到村党支部书记,再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带领全村3250名党员

从打工者到老板,到村党支部书记,再到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带领全村3250名党员群众在发展茶叶产业的脱贫致富路上摸爬滚打了15年,黑了皮肤,绿了山头,昔日漫山的荒坡变成了如今子孙受益的“金山银山”,十余年坚守托起群众致富梦。

2003年,周绍军放弃城市发展机会,毅然选择回乡带领村民们发展茶产业。大屯村有着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屯村就种有600余亩苔茶,当时,由于群众缺乏管理经验,茶园没有产生效益,正如群众们所说“茶叶虽好,却不是宝”。

回乡后,他首先把村里的600亩老茶园管理起来,让老茶园焕发新面貌,吸引一些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中来,通过近三年的努力,茶园面积就增加到了1500多亩。

虽然茶园的面积发展起来了,但村里没有一个加工厂,真正懂茶园管护技术人太少,茶青的下树率不高,村民们见不到效益,许多人几乎放弃了对茶园的管护,群众也从种茶转向“骂茶”。

2016年,周绍军自筹资金260万元,组建起了大屯兆豊茶叶专业合作社,村民以茶园及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进行规范化管护。当年,茶园实现“复活”,园内建成“宋宝安茶叶育种基地”等20余个茶叶育种基地,翠芽毛峰加工生产线1条,年生产名优茶3吨、大宗茶20吨,人均种茶增收2000元。

为了留住村里的人才,周绍军利用春节期间人员相对集中时机,挨家串户到村民家中作动员工作,这是周绍军最近两年来最想干的事情,同时也是大屯村当前急需要解决问题,随着大屯村茶产业的发展和专业合作社的组建,需要大量的人才,这样才能让大屯村的茶产业走得更远,村民的腰包更鼓。

柴家军是大屯村的贫困户,2011年种植了2亩茶,由于没有管护技术,茶叶长势不好,一直以来没有见到效益,2016加入专业合作社后,把茶园拿给专业合作社统一管护,他家的两亩茶长势良好,除去管护成本,去年的毛收入近2万元。

柴家军说:“茶叶茶青、枝条都是卖给合作社的,我们一年一亩地有将近万把块钱的收入,由于有了专业合作社,我们种茶也比较放心,2017年的12月份我又新植了两亩新茶。”

如今,在周绍军的带动下,大屯村也悄然发生变化,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村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收入稳步增加。全村丰产茶园已达1530亩,新植茶园500余亩,涉及13个村民组206户群众。2017年,大屯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830元,比2016年分别增收1468元和2495元,为了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周绍军又有了更加长远的打算。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