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挪用扶贫资金、将捐款中饱私囊等备受诟病的“暗箱操作”,今后将受到强力制约。中国官方26日发文,要求加大社会公益事业信息公开力度。
2月8日,航拍搬迁民众在新家集体过小年。当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正值中国农历小年,伴着难得的冬日暖阳,贵州省惠水县明田易地搬迁扶贫安置区万余名易地搬迁民众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把盏言欢,共度新春佳节。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当天公布的《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今后除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以外,社会公益事业领域政府信息都应主动全面公开。公开重点为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体育七大领域。
这些领域信息公开的内容都和民众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但长期以来透明度不及社会预期。
例如,《意见》规定,在脱贫攻坚方面,扶贫政策、扶贫规划、扶贫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实施期限、预期目标、实施结果等信息要公开;在社会救助方面,如何认定救助对象,救助款物管理使用、福利补贴发放情况要公开;灾害救助方面,救助对象及其接受救助款物的数量,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需要公开。
官方并明确,在扶贫、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既要确保公开实效,也要保护个人隐私,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利影响。
除七大重点领域外,《意见》还要求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根据区域、行业特点,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行业应重点公开的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政府信息。信息公开情况如何,要纳入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绩效考核。
按照官方计划,三年左右要使公开内容覆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各领域、各环节,透明度明显提升,社会公益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公正。
中国此举旨在防止社会公益事业出现“信任危机”。公益领域存在的贪污挪用、骗捐诈捐、虚报冒领等问题是世界性通病,往往引发公众质疑。透明度是提升公益事业公信力的基础,做好信息公开有利于推动解决社会公益事业中的突出问题。(记者 李晓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