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区新城社区建成我市首个流动儿童服务站
在城市边缘的城乡接合部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蜗居在几十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虽然生活在城区,却无法融入周围的环境,他们就是“流动儿童”。2月11日,记者了解到,通过社会募捐,日前潍城经济开发区新城社区建成了潍坊首个流动儿童服务站,为社区内的流动儿童免费提供一个假期学习、玩耍与交流的平台,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
服务站规模不大但“五脏俱全”
新城社区位于潍城区西北侧的城乡接合部,这里既有低矮的土屋,也有宽敞明亮的高楼,还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被称为“流动儿童”,在这里他们有了“第二个家”——流动儿童服务站。
别看流动儿童服务站规模不大,但功能十分齐全。2月10日,记者在新城社区流动儿童服务站看到,桌椅板凳、体育用品、图书等学习娱乐用品齐全,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科普馆、文体活动室、健身房、棋牌室等多功能活动场所应有尽有。
记者参观时,一名七八岁的孩子背着书包快步跑进二楼的阅览室,放下书包后,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坐在小板凳上认真翻看起来。不一会儿,更多孩子来到这里,有的挤坐在一起看漫画,有的在“老师”带领下做游戏。完成作业的高年级孩子也加入进来,笑声、打闹声汇成一片。
三楼科普馆里也是一片热闹的场景,展馆里琳琅满目的科技展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少家长和孩子在这里看得津津有味。
记者注意到,这里有声波看得见、雅各布天梯、仿真雷电、发电机与发动机、曲径先登等趣味科学展品,每个展品都独具特色,寓教于乐,非常受欢迎。科普馆的每个项目上都配有详细说明,孩子和家长在里面可以体验高科技的神奇魅力。
流动儿童放学后由志愿者照看
据新城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社区的居民以四口之家为主,少年儿童群体占社区总人口的16%。外来务工人员多,双职工家庭多,大多数少年儿童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无人照顾。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生活上缺少帮助、心理上缺少平衡、习惯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信心的问题,影响着儿童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者了解到,自放学后到晚饭前这段时间,许多孩子处于“游荡”状态。在豪德小商品城,经常有几个小男孩在摊位间跑来跑去。他们都是住在附近的外来务工子女。白天,他们或独自在家,或相约在附近游荡,傍晚回家后只能守在电视机前。
“不能让这些学生满街跑,既不安全,也让他们心理上有所缺失,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在第二家乡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潍坊市领航社会工作事务所的负责人孙志达说。
潍坊市领航社会工作事务所在2017年“99公益日”发起网络募捐活动,3天筹款超过12万元,成功争取到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壹乐园儿童服务站”项目建设资格。后来,经多方调查,选择新城社区作为试点。流动儿童放学后,由社工和志愿者照看,并解答功课上的疑问。寒暑假期间也对社区里的孩子免费开放,并定期开展音乐课等特色活动。
交到新朋友孩子们有了归属感
“以前放学后只能回家待着,或者帮父母端盘子,现在可以在这里学习、玩耍,特别高兴。”9岁的小星说。科普馆内的雅各布天梯项目让这名女孩流连忘返,随着电弧的明灭雀跃不已。小星按住桌面上的金属电动电源开关,电弧不时被拉长缩短,放电时明灭不定,这让她清楚地认识到了电弧产生和消失的全过程。
看着孩子雀跃的样子,小星的父亲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他们一家是从安徽来潍创业的,开了一家特色面馆,生意还不错。由于生意太忙,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觉得对孩子充满歉疚。作为父母,他们希望孩子能多交几个同龄的朋友,由于对周围不熟悉,他们一家总觉得与周围格格不入,孩子在流动儿童服务站内可以学到知识,交到更多朋友,让孩子有了归属感,他们非常欣慰。
除流动儿童外,社区的“本地户”也被吸引进来。“走进科普馆让我感觉很新奇,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小梁是豪德小学三年级学生,他跟父母参观流动儿童服务站时,看到小星摆弄展品的样子也被吸引住,两人很快玩到一起。
小梁对记者说,他最喜欢发电机与发动机,尝试着玩了几次。在这里他不仅体验了科普项目,而且交到了新朋友,非常开心。
将给孩子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壹乐园流动儿童服务站每天都会组织游戏、美术、手工、阅读、棋类、体育活动,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多元音乐课等主题活动。根据社区调研,该服务站将陆续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四点半课堂、定期亲子活动、作品义卖等活动,在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注重引导他们与社会接触,
据了解,壹乐园儿童服务站是潍坊市领航社会工作事务所在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的支持下,通过腾讯公益众筹的方式,在潍坊建立的首处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壹乐园儿童服务站由全职驻站社工服务社区3-15岁儿童青少年。
“壹乐园儿童服务站能辐射辖区周边8个村、10个小区的近500名儿童。”孙志达说。新城社区提供了300多平方米的儿童活动空间,设有桌椅、玩具,还有科普馆、图书室、书画室等兴趣功能教室,由潍坊市领航社会工作事务所全职社工驻站进行专业服务。
下一步,新城社区将通过上门查访、走访群众、走访学校与家长或监护人沟通联系等形式,全面调查掌握流动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等情况,建立起“儿童信息管理库”,建立少年儿童详细的档案和联系卡,并将这些基本数据录入计算机,实行电脑动态管理,做到底数清楚,情况明了。
文/图 本报记者 宋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