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被人们称为“社会医师”,他们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提出要“推进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力争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规模达145万人。”但截至2017年3月,我国社工才达到76万人,社工人数存在很大缺口。
随着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愈发深入,如何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薪酬低社工人才流失成难点
1月10日,上海青翼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中心发布了《青翼第五期全国社工发展调研之工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七成以上本科毕业的社工们拿着3975元的月平均工资。
薪资福利不高、工作压力大等这些因素像是魔咒一样困扰着社工行业,《报告》数据显示,17%的社工表示后悔选择了社工行业,19.5%的社工表示对于选择这一行业没有感觉。因此,如何留住社工人才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难点问题。
近日,因社工流失严重,东莞政协委员呼吁提高社工购买标准的提案备受关注。
“我是做社工的,我一定要替社工群体发出声音。”广东东莞市政协委员、东莞市虎门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李梦伟阐述了他的担忧,“从2009年下半年正式开展社工行业以来,东莞的社工行业至今已走过了9年多的历程,但根据市社工协会的统计,从2011年至2015年,每年东莞的社工离职率都超过了10%。”
针对东莞社工人才流失的现状,来自东莞市莞城区的市人大代表周汝彬提出了形成工资逐年增长的待遇机制、加强对社工机构的监督指导、增加社工个人发展提升机会等建议。他表示,接下来将会继续跟进这一提案的进展,及时跟进政策和市场薪酬的变化完善提案。
东莞的社工人才流失并不是个例,社工流失率居高不下,在全国具有普遍性。2017年,南京民政部门的数据显示,南京近年来社工流失率一直在高位徘徊,逼近20%的人才流失警戒线,在这些流失的社工中,有超过70%的人不再从事社工行业。
培养留住社工人才助脱贫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面对社工人才流失问题,培养和留住社工人才双管齐下才能打赢扶贫攻坚战。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工作,先后提出了“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计划”“制定出台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专项政策”的要求。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为培育和留住社工人才做出努力。
为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培育专业社工人才。山东推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院系与贫困地区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帮助贫困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2020年,促成至少10所高校与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教师实践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随着社会工作教育培训和职业水平评价的深入开展,山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逐年增加,截至2017年11月已超过4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5555人,这些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骨干力量。
无独有偶,针对薪资导致社工人才流失问题,为留住社工人才,天津从2018年1月1日实施《天津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其中细化了岗位级别和薪资待遇,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工作者的归属感,让社工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不久前,记者从2018年北京社会建设工作会议获悉,针对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仍然偏低问题,北京市将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从今年开始,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总体平均水平按照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实施,以此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步伐。
2018年,新的一年。民政部党组成员、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在学习贯彻2018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视频会议上发表讲话,他指出,要按照2018年全国民政会议的部署安排,引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持续发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落实已有优惠政策,激励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发挥作用。(张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