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工作同样也如此,需要规范与指导。近日,民政部发布《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以下简称《个案工作》)和《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以下简称《小组工作》)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这是民政部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发布的第五和第六项推荐性行业标准。此前,民政部已先后发布的四项行业标准为:《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绩效评估指南》《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那么,何为社会工作方法?即:社会工作方法是指在社会工作中实施各种服务的方式、程序与步骤。
在《个案工作》的行业标准中,首先,明确了个案工作伦理与原则、理论与模式、技巧、过程和档案记录的要求。此外,对《个案工作》的定义为以有需要的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运用个别化的工作方式,增强其解决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其与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再者,《个案工作》还对社会工作者做出要求,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应该遵守维护服务对象利益优先、个别化、接纳、非评判、服务对象自决、保密等原则。按照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的过程开展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行业标准中明确了小组工作的伦理与原则、理论与模式、技巧和过程的要求。将《小组工作》定义为,以具有共同需求或相近问题的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按照互助、增能、个别化、差别化等原则,运用开启、示范、澄清、聚焦等技巧开展小组工作。小组工作的过程包括筹备期、形成期、转折期、成熟期和结束期。
这两项标准的制定对社会工作方法做出规范,有利于开展社会工作,特别是为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提供了依据,对于增强社会工作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据记者了解,为加强社会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日前,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吕晓莉通报的2018年社会工作有关部署中提到,“要加强社会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工作标准的研制、宣贯和落实,督促指导地方和社会工作机构做好已出台标准的贯彻落实。而且要适应大数据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探索“互联网+社会工作”发展思路,以信息化助推社会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而对于此次发布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项行业标准,下一步民政部将指导全国社会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起草组着力开展标准解读和宣贯工作,推动两个标准发挥实效、落到实处。(张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