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市慈善总会自1998年1月成立以来,坚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并在实践中摸索,政府推动与民间运作相结合,提升内涵,拓展外涵,营造氛围,使之成为一个形象化、叫得响的慈善募捐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余姚市的“慈善一日捐”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经历了由众人不甚理解到社会认同,捐赠者由少到多、善款额由小到大的渐进式发展过程。
发挥政治优势 坚持政府推动
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离不开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各方协同,形成合力。余姚市慈善总会“慈善一日捐”活动得到余姚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每年5月中旬,由市委市政府召开“慈善一日捐”动员暨先进表彰会,部署慈善工作。各级各部门也迅速行动起来,领导率先垂范,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力求使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投身到“慈善一日捐”活动中来。
“近几年,为了使这一活动搞得更深入、更扎实,我们在坚持重在参与、贵在坚持、捐款自愿的前提下,强调各级领导带头,党政机关带头,以实际行动影响周边有捐赠愿望的人群。同时,拟定年度捐赠和救助目标建议,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分解落实到分会,使之工作有目标,收支有计划,调动了各分会的积极性。”余姚市慈善总会会长郑孝华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7年余姚市累计募集善款6.76亿元,发放扶助资金5.58亿元,受助困难群众38.33万人(次),援助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4828万元,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普及慈善文化 夯实思想基础
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的目的,不光是筹募慈善资金,还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慈善意识,弘扬慈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相反,以慈善文化为支撑,正确舆论来引导,公民慈善意识的升华,对深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可以说,这是集物质与精神双重意义的载体。
郑孝华会长说:“这几年,我们把慈善文化普及和宣传视作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内容,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合作,拟订宣传计划,采取登报纸、上电视、编简讯、出专辑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活动。生动形象地宣传‘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的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人人可慈善’的理念。结合‘慈善楷模’‘慈善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宣传爱心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激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关爱社会的热情。”
“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只要大家都付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必将更加文明和谐。只有这样,充分发挥慈善文化和舆论宣传的导向功能,在全社会孕育稳固的思想基础,‘慈善一日捐’活动才能生机勃勃。”郑孝华表示。
发动人人参与 营造社会氛围
在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中,余姚市慈善总会把“扩大发动面,提高参与率”作为重点环节来抓,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密切与各分会的联系,发挥慈善网络的作用,主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一级带一级,层层发动,营造浓厚氛围。
余姚市慈善总会还加强与相关社团组织的联系合作,利用行业协会优势,开发蕴藏在民间的慈善资源。随着社会参与面的不断扩大,慈善捐款积少成多。
据了解,近两年,低塘街道于5月15日举行“慈善一日捐”启动仪式。在进行思想发动后,组织200多名机关、部门干部到街道慈善爱心超市捐助站集体捐款,在当地传为佳话。
坚持公开透明 提高公信力
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慈善资金不断壮大。现在,余姚市慈善总会每年募捐和救助的款额达到数千万元。怎样管好用好善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不仅关系到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善款募集,而且关系到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和谐。
为此,余姚市慈善总会制定并修改了《余姚市慈善总会章程》《资金募集管理及使用办法》《冠名慈善基金管理办法》《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管理办法》,逐步完善慈善总会工作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等。
每年第一季度末,根据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情况报告,把年度慈善助学、慈善复明和精神康复治疗等救助项目计划安排,印发给有关部门和慈善分会,共同组织实施,与此同时,健全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慈善公信力的不断提高,对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起到了促进作用。(泊 伟 胡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