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乡村振兴在行动 央视聚焦碧桂园精准扶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2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12月19日晚,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新时代里访乡村:粤北山区的乡村试验》专题报道,走进粤北山区的小乡

   12月19日晚,央视财经频道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新时代里访乡村:粤北山区的乡村试验》专题报道,走进粤北山区的小乡村,讲述碧桂园集团帮扶贫困村庄脱贫致富、践行乡村振兴的故事。

    整村改造 贫困户三万元住小洋房

    树山村地处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西牛镇西,是一个有300多户人家的革命老区村,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住在两层半高的小洋楼里,房里面通了水电网,屋门口通着水泥马路,环境优美,配套完备。64岁的村民罗神光都变成了网购达人。

    村民罗神光向记者讲述网购经历

    很难想象,在这以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山多地少,坡陡沟深,人均年收入不足两千元,绝大部分村民都住在破败的泥坯房中。

    据节目报道,2010年,碧桂园集团扶贫项目工作人员刘刚和同事们带着5000万元和改变贫困面貌的巨大决心,来到这个偏远山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回忆起自己刚到树山村的感受,他谈到:“没想到广东有这么偏这么穷的地方,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

    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碧桂园为380多户村民建起了小洋房,每幢建筑成本约12万元,大部分都由企业兜底,再加上政府补助1万5千元,每户村民只需要出3万5千元,而且可以分期付款。

    树山村整齐的小洋房

    产业扶贫 整村脱贫奔小康

    在树山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一路之隔的花塘(树山)村还是旧砖旧瓦旧模样。村支书罗世煌和对口帮扶的企业都意识到,如果不能均衡发展,脱贫致富,有效治理就无从谈起。于是一场更大的实验悄然开始,碧桂园在当地启动了“绿色产业扶贫”项目。

    李洋东是花塘(树山)村的村民。看着马路对面树山村一排排整齐的小洋楼,心里总不是滋味。后来听说碧桂园要在自己的村子发展苗木产业,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回家加入了苗木种植合作社。

    当地村民李洋东在修建苗木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村民缺启动资金企业垫付,缺技术企业进行专业培训,缺销售渠道,只要品质合格,企业包销。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合作社,第一年就靠着苗木就实现了整村脱贫。“我当时也是种了一亩,赚了有接近一万”,现在的李洋东已在镇上买了房,每年纯收入有七、八万元。村民们靠着苗木第一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今年前11个月合作社的苗木卖了200多万元。

    乡村振兴 洋博士跑进小山沟

    杨洋是碧桂园的驻村工作人员,在日本学习工作了九年,获得千叶大学设计文化规划的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就是地域文化振兴,她回国后一到公司报到就被派驻到花塘(树山)村,如今已在村中将近一年。在帮助树山村民脱贫致富后,如今的她谋划着在打造花塘(树山)村的文化品牌上做文章,想办法帮当地村民打造独有的乡村特色。

    花塘(树山)村所在的西牛镇被称为“中国麻竹笋之乡”,这里出产的麻竹笋口感鲜嫩爽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采食麻竹笋是当地村民流传千年的传统。

    杨洋博士(左一)与村民晾晒麻竹笋

    在杨洋的规划中,她希望尽早能把麻竹笋这个当地的宝贝申请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村里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麻竹笋)这种非遗这些东西,它其实是乡村里面很特有的这样的东西,它可以做到所谓的一村一品,或者是因村施策也好,很契合现在咱们十九大习主席讲的乡村振兴战略”。

    《经济半小时》评论“扶贫攻坚,关键在人”,在碧桂园对花塘(树山)村的扶贫实践中,政府及企业勇于尝试、大胆试验、村民积极配合,花塘树山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正凭着自己独有的特色,振兴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