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集善扶贫健康行”白内障项目筛查义诊现场
图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关节病诊疗中心主任、骨关节项目专家组组长曲铁兵为朱月红义诊
“我终于能走路了。”9月25日,朱月红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病房里来回走着,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
63岁的朱月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大坝镇营门滩村居民,患骨关节病10余年,行走距离小于10米,丧失劳动能力,成为贫困建档立卡人口。但从今以后,她就能够下地干活了。
朱月红境遇的改变,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扶贫健康行”系列行动精准扶贫成果的一个真实写照。该项目通过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残疾人的手术及康复服务,成为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
抓住了精准扶贫的牛鼻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人中,约有1.2亿人患有骨关节疾病,其中约10%的骨关节疾病患者必须手术,如不进行及时治疗,约10%的骨关节疾病患者将致残。
“有什么别有病”“病来如山倒”,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疾病尤其是大病重病的可怕。一场大病不啻为一场灾难,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垮了不少家庭。朱月红的经历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一般而言,残疾人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低于健全家庭,而其医疗性支出却高出健全家庭好多倍。国家扶贫办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42%,远超其他因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被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七大行动之一,要求着力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正因为此,抓好医疗健康扶贫,逐步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就是抓住了精准扶贫的主要矛盾,抓了牛鼻子。
项目办负责人表示,“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项目自2016年开展以来,在西藏、新疆、宁夏、广西等西部七省深度贫困地区共实施65例膝髋关节转换手术。手术均由项目组专家主刀,并在定点医院进行义诊、查房、康复指导等业务学习,义诊患者共计达500余人。由于基层医院手术条件差,还有多名病情严重、手术复杂的病人被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实施手术。
白内障复明也是“集善扶贫健康行”的重要项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白内障患者每年新增40余万人,由于贫困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很多贫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影响正常生活甚至最终致盲。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积极向社会各界介绍白内障给贫困人群造成的痛苦和导致生活贫困的情况,动员爱心企业帮助和支持贫困白内障患者。
2015-2017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企业捐赠、个人捐赠等渠道筹集善款近1.5亿元,在全国27个省市,按照每例手术经费1000元的标准为近20万例贫困白内障手术提供资助。
在各省基金会相关部门及项目执行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与专家团队齐心协力,不畏困苦,深入到老少边穷地区,走入农村贫困病患家中逐一筛查,凡是能进行手术治疗的病困人员,依据扶贫办贫困人员档案和低保人员登记表,为其建档立卡,及时给予免费手术治疗。为确保贫困人群的手术质量,基金会要求各项目执行医院抽调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参加医疗队。为防止发生手术医疗事故,还专门为患者交纳了人身保险。截至目前,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
既要“造血”也要“输血”
手术后的朱月红恢复很快,几天之后,当“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工作人员带着她登上长城和天安门时,她一次次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起初,基金会工作人员和医疗专家深入到朱月红家进行手术筛查,告诉她的骨关节病可以治疗时,她怎么也不相信。而在得知并确信所有的费用都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承担,还要接她来北京最好的医院手术时,她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10多年了,她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不仅因为这条病腿,还因为——穷!
“如果不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除了拖累,还有啥奔头?现在好了,能下地干活,就有收入了。”朱月红边说边抹眼泪。
作为我国以8500多万残疾人为扶助对象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30多年来,在康复领域开展了近千个公益项目,直接受益的残疾人超过100万人。
要输血更要帮助造血。在帮扶残疾人工作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从残疾人最根本、最迫切的需要入手,通过手术使其恢复生产生活能力,变“输血”为“造血”,搭建残疾人扶贫工作平台,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使残疾人尽快摆脱贫困,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让他们生活得有质量、有希望。
2015年,基金会根据中央关于实施精准扶贫、齐心协力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卫计委、扶贫办指导下,在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的支持下,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王乃坤的领导下,由一位副理事长专职负责这项工作,精心策划,组织实施了“集善扶贫健康行”大型公益活动。该项目将全会康复医疗公益项目包含到“集善扶贫健康行”公益活动中,旨在对全国的白内障、青光眼、骨关节、自闭症和脑瘫儿童患者实施医疗康复救助同时帮助残疾人实现网络就业,旨在帮助他们摆脱疾病,重新投入生活,实现“帮助一人健康,带动一家致富”的效应,使残疾人尽快摆脱贫困,达到温饱,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据介绍,到2020年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根据全国贫困残疾人群的实际情况,将继续进行。
专家医疗队鼎力支持
作为“集善扶贫健康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一直在医疗专家支持下推进。“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手术执行有一支全国顶尖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为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实施,确保手术做到安全、高效。比如,骨关节手术医疗队就是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关节病诊疗中心的专家共同协调有关医院的专家组成。中华医师协会的领导非常重视手术治疗质量,严格把关,从全国抽调了经验丰富的院长级专家到西部各省为病困人员实施手术。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作为本项目全国总“定点医院”,在项目点先后设立了7家“爱心合作医院”,项目组专家实施手术,各地医院协助跟台手术医师约60余人;进行义诊、查房、术前术后康复指导、阅片等业务学习,入户筛查贫困的骨关节患者;还举行了三次“集善扶贫健康行·一带一路”骨关节医学培训系列会议,由全国知名骨关节专家王岩、王坤正、曲铁兵等担任主讲,内容涉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骨关节临床发展与技术。
据了解,2018年,项目还将继续在西部七省的14个边远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扶贫工作,同时增加在云南、陕西、山西、内蒙以及玉树五个地区开展骨关节病健康扶贫项目启动爱心合作医院,为更多贫困残疾人和贫困人群实施康复治疗,解除他的病痛。
基于运输困难、资金有限等困难,项目无法为一些偏远地区的骨关节患者手术,曲铁兵教授表示:“只能用几百台有限的手术,来培训当地的医生,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以此发挥更大的价值。”
到目前为止,“集善扶贫健康行”行动共为西部各省培训骨科医生1400多人,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
医疗队的高专业水平,保证了手术的质量。据介绍,目前不管是白内障复明手术,还是骨关节病手术,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而且手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除了专家参与,“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的落地实施,也离不开爱心企业的帮助与支持。
据介绍,自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实施以来,已经汇聚了北京远程视界、正天医疗、北京力达康、上海微创、拜耳医药等多家知名企业捐款。有了企业的支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有了开展项目的后盾与支持,爱心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聚焦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改善,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