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河南洛阳健全体系呵护留守儿童成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1  来源:慈善公益报
核心提示:“老师,小兔子怎么做?我想用橡皮泥做个礼物,等妈妈回来送给她!”近日,在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11岁的

 “老师,小兔子怎么做?我想用橡皮泥做个礼物,等妈妈回来送给她!”近日,在河南新安县铁门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11岁的小雅(化名)在手工课上兴致勃勃地问。

    今年,该校“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后,32名留守娃有了自己的“小天地”:90多平方米的教室内,橙黄色的墙壁格外温馨,电脑、投影仪、图书、文体用品丰富齐全。学校老师一岗双责,既是孩子们的任课老师,又是这里的“爱心妈妈”。每天下午放学后,“爱心妈妈”都会带孩子们开展集体活动。

    这样的集体活动,在洛宁县长水镇西街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已经开展近两年。该校400多名学生里留守儿童占了一半。去年“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之后,除日常活动外,每月都会举办集体生日会,中秋节、国庆节也会集体庆祝。“通过集体活动,平时不善言谈、性格内向的孩子们变得开朗了、爱笑了!孩子们的点滴变化让我们非常欣慰。”该“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刘江鸽笑着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近年,洛阳市妇联以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为载体,不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今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将新建40个“留守儿童之家”列为重点民生实事。截至8月中旬,40个“新家”已全部建成投用,分布在14个县(市)区。加上此前建成的,洛阳市共有“留守儿童之家”394个,覆盖、服务农村留守(流动)儿童132205人次。

    为切实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阵地作用,除配齐硬件外,市妇联还健全相关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五必访”,畅通与留守儿童父母、代理监护人、学校沟通渠道。

    洛阳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市妇联不断探索满足孩子需求、社会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模式,成立了“爱心妈妈”服务队、心灵关爱服务队等志愿者服务队伍,从心理、安全、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充分发挥网上妇联作用,进一步扩大留守儿童帮扶的影响面,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钟 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