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北漂一样,每天早上授渔计划学生罗双梅穿上黑色职业套装,开始又一天忙碌的生活。
19岁的她,工作中已落落大方、细致有心。北京宴董事长杨秀龙感慨说,如果给她一个分店店总的位置,她也几乎可以胜任。
而你,可能无法想象她脱胎换骨前的样子。
罗双梅的家乡坐落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里。
在双梅小时候,父亲经营着一家效益不错的砖厂,母亲贤良淑德,哥哥聪明伶俐。
1997年国庆节,罗双梅和她的双胞胎姐姐出生,整个家庭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
可姐姐在两个月后突然夭折,双梅妈妈因此患上精神分裂症。
“所有人都觉得是我克死了姐姐,亲戚都不喜欢我,外婆也是,感觉没有人喜欢我。”双梅的童年在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中度过。
那些年,父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想尽全力弥补两个孩子。可没过几年,这个刚刚鼓足勇气振作起来的家庭,再一次受到了厄运的冲击。
在罗双梅读小学六年级的那年,父亲不慎失足,“摔下来头着地,全身都在流血。我给我爸擦,越擦越掉眼泪。我说这肯定不是我爸,长得都不像,因为已经摔得血肉模糊了。”
爸爸出事,“真的感觉世界塌了”,接着砖厂彻底垮掉,家里从此失去经济来源。
离高考仅有一步之遥的哥哥,不得已辍学。
好在危难之际,二叔倾全家之力,把双梅父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那是当年整个湖北省难度最大的一次手术。
“上学是自私的选择”?
在中学住校的罗双梅每次回家,父亲就要向邻居打一次欠条,凑足她下周的生活费。
“最讨厌星期天,因为每个星期天都要看着爸爸拄拐杖,挨家挨户跟人说好话借钱。”
自卑、少言寡语是罗双梅三年初中生活的常态。
眼看就要毕业了,她无数次幻想着自己能到一个没有人了解她过去的地方继续读书。
这也只能是一种幻想,“家里连去上学的车费都没有。”
那个暑假是罗双梅最难受的一个暑假,把自己闷在屋里,埋怨爸爸为什么不送她继续去上学。
好在罗双梅得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的资助,远赴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就读。
可上学不到两个月时间,她突然失踪了。
原来,到学校以后,她吃得饱穿得暖,过着安稳学习的日子,可一想到父亲、母亲在家中的艰难,她总是觉得自己外出求学是一个自私的选择。
“一定要把这学辍了,我真的承受不住了。”深思熟虑之后,罗双梅决定辍学打工,补贴家用。
学校一位刘沐春老师远赴湖北家访贫困学子的过程中,走进了双梅在恩施的家。
刘老师深受触动,双梅爸爸说,“把她找回去念书吧”。
为了完成爸爸的愿望,大家找到了双梅,并把她带回学校。
从学校毕业后,她被推荐到授渔计划爱心企业北京宴实习,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已经从一个普通员工升到了经理助理的位置。
她资助的那个女孩,叫她“姐姐”
“太阳会照常升起,天空还是蓝色的,云彩还是白色的,天不会塌下来,你也不会倒下去。”罗双梅说,她喜欢这句话。
她也用这句话去勉励她的“妹妹”。这个被她称为“妹妹”的,是双梅资助的一位和她有相似境遇的女孩。
“不想让她和我一样,为每天最简单的生活费伤透脑筋。我工资的一点点可能就是她一个月的生活费……”
生活的不幸可能降临到任何人身上,这个接受过来自陌生人善意帮助的女孩,正在带领整个家庭走出困境。更为珍贵的是,她还在反哺后来人,帮助“妹妹”。
399个双梅,以及更多……
送走饭店的最后一波客人,双梅和同事收拾整理完已经是深夜了。回家脱下黑色套装,打开手机看到自己所在的群里好热闹。
原来,很多和她一样受益于助学项目的小伙伴,为了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孩子上学,在每天一元捐群里,用原本不多的工资,每人每天一元钱,汇聚小爱帮助更多孩子回到学校。
让双梅受益的授渔计划公益项目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家庭贫困和学习特别薄弱”的双困孩子们,学习知识技能,摆脱贫困带来的影响。
还有6000多个和双梅一样曾经深陷困境的孩子,因为一次上学的机会,实现了自我改变。
因为授渔计划的及时帮助,罗双梅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慈善从助学开始,让每个孩子多一次上学的机会,多一次自我改变、自我实现的机会。罗双梅做到了,将来还会有更多孩子通过授渔计划的帮扶走出困境,平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