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如何主动发现蒋贵英们(民生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商旸让现实的以及潜在的被救助对象,应救尽救、求助有门最近,成都“口袋婆婆”蒋贵英生活遭遇困难的事引起了大伙的关注,本报昨

商  旸

让现实的以及潜在的被救助对象,应救尽救、求助有门


最近,成都“口袋婆婆”蒋贵英生活遭遇困难的事引起了大伙的关注,本报昨天(12月6日)进行了报道。令人欣慰的是,她和家人已经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

这个事件引发了热议,其中之一就是流动人口遇到生活困难,怎么办?

流动人口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既没有本地户籍也没有办理居住证的;一种是已经在当地领取了居住证的“新居民”。不少地方的社会救助制度,低保、医疗救助等都强调在户籍地申请,这就把遇到了临时性、突发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的非户籍人员挡在了社会救助之外。

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临时救助制度的目标,正是为弥补这个短板,旨在健全托底性民生保障制度,突出强调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制度特点和功能定位,填补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空白。

临时救助制度的申请程序有两种。一种是个人申请,民政部门审批;一种是紧急程序,先救助,事后再补齐相关手续。

实际生活中,由于流动人口迁徙频繁,加上对帮扶政策缺乏了解,很少主动提出申请,是不是就相当于放弃了受救助权利?不是。政策规定,相关部门不仅要“被动受理”,更要“主动发现”,让潜在被救助对象应救尽救、求助有门。

怎么做到“主动发现”?首先要依托乡镇的政务大厅、办事大厅,按照要求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窗口,让困难群众首先求助有门。

其次,大厅能够直接受理的,要直接受理,不能直接受理的,要开展转介服务。即根据求救群众遇到困难问题的性质,如医疗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转介到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等相关部门解决。

再次,针对外来人口、流动人口遇到的急难问题,按规定窗口可以直接受理的就直接受理,不能直接受理的,可以协助其到县里设立的生活无着救助机构去申请;如果县里没有设立,也可以协助他们向当地县级民政部门来申请,以解决好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07日 13 版)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