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早产儿全球报告》显示,每年有1500万名婴儿出生过早,每10名新生儿就有超过1例早产,中国早产儿数量居世界第二。
随着二胎政策实施,高龄产妇增多,早产儿呈现上升趋势。由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加之感染、缺氧、孕母健康问题等诸多原因,生存能力低下,生命力非常脆弱。一些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都有可能出现一些视力、听力、呼吸功能或者体格、智力方面的缺陷。
“一生下就被放进保温箱,住进了重症监护室。”41岁的钱女士于一年前生下了未足月的儿子,孩子比预产期提前了三个月,体重仅990克,身体还没成人巴掌大,半透明状的皮肤,毛细血管清晰可见。幸运的是,经过细心呵护,钱女士的儿子如今已健康成长,但当时的内心焦灼,让她久久难以忘记。
“早产儿是易发生远期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需要重点关注。”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王晓燕介绍。保健科设有高危儿干预特色专业门诊,可针对早产儿长期随访,在生长发育、喂养与营养、护理与疾病预防及早期发展促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
中山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穆岩教授指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是身心一体的,在婴幼儿发展早期尤其如此。肢体成才与大脑发育密切关联,比如精细运动能力,既是大脑神经发展能力的表现,也是进一步刺激大脑发育的引导因素。家长不仅要密切关注孩子成长发育的情况,也要了解孩子的思维特性。这就要求父母与孩子间更多的亲密互动和情感交流。
对于儿童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大多早产儿不幸夭折,即便有幸存活,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很多贫困家庭无法承受,被迫遗弃孩子,这些早产孤儿也不得不过早地失去原生家庭的温暖。
为了给早产孤儿生的希望,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联合各方力量,为早产孤儿提供帮助。据了解,春苗小花关爱项目接收0-3岁早产和复杂医疗需求的孤儿。为孩子们提供医疗救助、7×24小时特别护理、早期康复干预等服务。针对早产儿,采用国际先进的“袋鼠式”护理方法,通过肌肤接触,可以有效地保持体温,减少低体温症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截至2017年6月底,小花关爱项目共救助服务了242名早产孤儿,存活率为95%。为了帮助更多的早产宝宝,2015年6月春苗与腾讯公益平台合作,正式启动“早产微宝贝紧急救助项目”开始帮助来自贫困家庭的早产宝宝,至2017年6月该项目已经资助服务了318名早产宝宝。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中国出生人口量将持续增加,高龄孕产妇比例也明显增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早产儿出生。”内蒙古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张春丽表示,希望社会各界能更多关心、关爱早产儿,提高对早产儿的认知,了解早产儿救治、护理知识,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李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