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医疗是事关民生的重要部分。自一体化进程启动以来,京津冀三地间医院托管、建立医联体、设立分院等合作帮扶模式逐步铺开,跨省直接报销、双向绿色转诊、医疗检验结果互认等切实便利百姓的举措也日渐普及。
河北300多家医院与京津合作
保定市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自2015年起签订了托管协议,还开通了转诊绿色通道,在保定经诊治解决不了的患者到北京儿童医院以后不用经过门诊可以直接进病房,免去了挂号、排队;在北京诊治得差不多的患者可以转到保定市儿童医院进行恢复期治疗。
绿色转诊通道解决了从地方转到北京所带来的耽误时间和北京手术排不开等难题。“手术是个大问题,手术不像门诊,门诊病人多可以加号,手术就只能一个床位一个人,转诊制度让更多患者能尽快手术。”北京儿童医院王焕民主任说。除了北京儿童医院和保定市儿童医院外,京津冀地区多家医院乃至全国的医疗机构之间都在尝试推行这一举措。
北京儿童医院与保定市儿童医院的合作是两地医疗合作的一个缩影。
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随着医疗合作覆盖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辐射到河北。河北多个城市与北京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其中,承德市第六医院也是合作托管医院之一。这家医院被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整体托管,成立了航天中心医院承德分院。分院投资近4000万元添置了多种医疗设备和仪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医院托管后,硬件设备、整体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更是提升不少,当地居民以前看病经常往北京跑,现在更愿意在家门口就医。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承德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与49个京津医疗单位开展了医疗合作,京津医疗机构先后派出2600余人次专家出诊。
河北省先后有30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医院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据国家卫计委新近发布的消息,10所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管)医院与12所河北省对口医院集中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成立专科联盟或医联体、医院托管、设立分院等形式,增强河北省医疗服务总体水平。
这些举措让患者更省钱省心
“在一家医院看病时已经做过CT、B超等各种检查项目,但是换家医院再看时所有项目都得重做一遍。”这是不少人都亲身体验过的事儿。如今这一不便在京津冀地区得到了有效解决。从去年10月起,三地实施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并启动首批试点。北京69家、天津37家和河北26家三级医疗机构和医学检验所纳入了首批试点,27项临床检验结果首批试行互认。今年1月,京津冀又实施了三地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不少患者都感叹,真是“省时、省钱又省心”。
依托互联网平台,京津冀地区陆续推出的远程医疗系统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了便利。“病人躺在某县医院的病房里,但他的病历却可以出现在首都专家的桌上。”远程会诊使得医生可以实时、详细地了解病人病情,并给出诊疗建议,免去了病人跑来跑去的麻烦。
截至9月底,京津冀地区近千家医院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现了跨省就医直接报销。以河北燕达医院为例,燕达医院与北京多家医院签有合作协议,由于医院旁边就是养老中心,有很多北京老人在这养老。之前因为不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老人们只能自己或托人定期返回北京看病或者拿药,辗转间的交通费、付出的精力都够消磨人的,如今跨省就医可以直接报销了,解决了一大难题。(权 敬 车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