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合肥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出台 精准扶贫确保2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0  来源:慈善公益报
核心提示:2017-10-10 09:28:49来源:慈善公益报日前,《慈善公益报》记者获悉,安徽省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

2017-10-10 09:28:49 来源: 慈善公益报

日前,《慈善公益报》记者获悉,安徽省合肥市出台了《合肥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合肥市将通过实施产业脱贫、健康脱贫、智力扶贫、就业脱贫等工程,确保全市21.0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市11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重点建设112个贫困村

    合肥市将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将大力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方式,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重点在112个贫困村中,围绕特色鲜明、附加值高、主导产业突出,开展“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建设,扶持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

    据了解,在2012年,合肥市肥西县官亭镇江夏店社区的汤大庆不幸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费用让原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8万元左右的债务。为了帮助汤大庆一家摆脱贫困,江夏店社区根据其具体情况,帮助引进了虾稻共养技术,还介绍了养殖大户进行技术指导。2014年开始,缪家叶承包了村里40多亩水田,并在稻田里养殖龙虾。通过虾稻共养,缪家叶家很快就摆脱了贫困。

    此外,《规划》还提出,使用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商贸流通扶贫等办法帮扶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力争到2020年,每个贫困村建设1个特色产业园,实现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村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上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至少发展或者参与发展1项产业脱贫工程项目,通过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比重达到50%以上。

    “虽然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约脱贫攻坚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合肥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全市112个贫困村要实现全部脱贫,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贫困人口实现医疗兜底保障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合肥市将通过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突出贫困重点人群和重点病种,加强政策倾斜力度,确保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家住长丰县义井乡的贫困户严某,今年5月份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直肠癌手术治疗,总共花去医疗费用2万多元,这笔手术费用无疑给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然而,让他没想到是,由于可以享受“351”工程政策,严某出院时一分钱都没有交。在医院开具的住院补偿结算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基本医保补偿14023.3元,大病保险补偿4433.3元,民政医疗救助补偿2207元,财政兜底1410.71元,个人自付零元。

    实施健康脱贫“351”工程,是在提高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水平基础上,设定贫困人口医疗费用“351”兜底保障线,即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0.3万元、0.5万元和1万元,剩余部分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将贫困人口在省内医疗机构发生的限额内门诊费用、住院(含特殊慢性病门诊)合规费用纳入政府兜底保障范畴。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实施健康脱贫“180”工程,将贫困人口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四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保险再报销80%。保证贫困户保持健康身体如期脱贫、已脱贫户不再因病返贫,为农村贫困人口同步迈进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规划》显示,到2020年,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各县(市)卫生资源、居民健康、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等主要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李 馨)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