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甘愿花60万元挂靠山寨机构
花钱买奖项,一看就是假的,但为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日前,《新京报》记者发现名为“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实为“山寨社团”。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山寨社团”上级机构“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同样被网友指出为“山寨”机构。该机构自称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下设机构,但其既未在中央编办登记,也未在民政部登记注册。
这就尴尬了!“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被曝光山寨后,其上级机构“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严正声明》,称“没有审批设立过该‘委员会’(军民融合工作委员会),此属非法伪造、擅自冒充行为”。何其义正辞严?殊不知,这个所谓的“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也是查无此人。
民政部近年来也多次公布“山寨社团”名单。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李保俊曾表示,将对命名为“中国”“全国”“中华”“国际”“世界”等字样的社团进行严格把关。山寨社团早已臭大街,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但似乎“发如韭,剪复生”,改头换面,沉渣泛起。
这是为何?报道中有个细节耐人寻味。同是山寨衫团的“中国民生物联网财富共享管理委员会”联络人付某告诉记者,该委员会是他为了推动自己的一个商业项目而与“中国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的,项目产生效益后每年付给“中心”配套运营机构60万元管理费。每年60万元,出手如此阔绰,为何?
一些评奖左手给钱,右手发杯,一看就是假的,但为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他们买的是“金字”招牌,买的也是唬人“身份”,不管真真假假,他们既可以以此自抬身价,也可以在具体营生中赚取更多利益。
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可用这八个字形容一些山寨机构与其上级山寨机构的关系。一些山寨社团之所以能赚钱,也与这八个字有关。正如有业内人士称,有的个人与单位愿意掏钱参加那些山寨社团的颁奖,因为所谓的“杰出华人奖”“最具影响力奖”等华丽奖项,往往可以用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商业价值。换言之,你卖名头唬我,我买名头唬他人,唬来唬去,灰色利益一层层输送,有的赚得盆满钵盈,有人乐得其所。
在加大打击力度、构建制度篱笆的同时,我们也许该问,一些国字头招牌为何那么好使?名头崇拜的背后,是不是存在看不见的灰色交易?如果那些国字头社团个个一尘不染,山寨国字头社团恐怕也不会那么走俏。无论招牌唬人,还是身份吓人,都说明社会对光鲜的外在身份过度看重,甚至到了病态迷信的地步,这无疑让人担忧。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