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5岁退休教师多年捡荒助学 只为帮助更多人
“只要孩子能努力学习,我会一直资助,直到她参加工作。”8月16日下午,一位老人微微颤抖的手,从包里拿出一叠整整齐齐的钱,交给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在场的众人都无比动容。
老人叫王绅森,今年已85岁高龄,曾是高校教师,退休前在浙江医科大学任教。 他从个人积蓄里拿出5000元,资助常山一位大学新生。然而,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钱都是老人每天捡废旧回收物品挣来的。
多年来,王绅森资助了不少困难学生。”老人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坚持参与助学行动。
多年坚持助学,原为浙医大教师
8月16日下午3时,位于杭州文二路的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身材佝偻,身着俭朴,鞋子上还打着好几处补丁。“我在浙江日报上看到助学计划的报道,也想献出自己的爱心,这是我的资助款。”说着,老人打开背包,拿出一叠用手帕包裹地整整齐齐的钞票。
生于1932年的王绅森,住在杭州刀矛巷,为了送钱到这儿,他冒着酷暑,花一小时倒了两趟公交车。“这个孩子和我之前资助过的比较像,希望她也能够认真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老人资助的孩子诗雨,毕业于常山第一中学,今年以566分的成绩考上了浙江一所大学。
登记资料时,工作人员询问起老人的生活和收入情况。老人的回答更让大家意想不到。“这些钱,大多都是我每天捡废旧回收物品挣来的,一个月能挣几百元,不够的部分,会用养老金补上。”王绅森说:“你们告诉孩子,不用担心钱,有需要随时可以联系我。”
王绅森说的很平实,但老伴王秀云的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他并不是因为生活困难去捡废品,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学生。”
王绅森年轻时曾是部队军官,1978年10月,他转业到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退休后,由于自己和老伴身体不好,每个月的医药费花去不少退休金。但王老闲不下来,想尽办法用自己的收入里,匀出一定的费用,用来资助他认为应该帮助的人。
“每天都会有好心人来捐款,但是这位老人,用拾荒的钱资助困难学生,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一位工作人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昼伏夜出拾荒,只为帮助更多人
与老人约定后,记者来到了他的家里。老人住在一楼,小院里堆满了整理好的塑料瓶、纸箱子,一早就在对捡来的废品进行分类。
“这些都是我昨天晚上捡来的,收拾好了,会送到废品收购站卖掉。”王绅森说。每天晚上10时多,王老就会推着他的三轮车,出去捡废品,一直到凌晨三、四点。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为什么您要到半夜去捡呢?”记者感到不解。
“白天拾废品的人多,他们比我更需要,我就不和他们抢了。”王绅森说,他习惯了日夜颠倒的作息规律。
周边的饭店、旅馆、小超市都是老人废品回收的重点,一个晚上下来,他可以捡满两个三轮车,每个月能挣到四、五百元。
“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王绅森说,随着岁数的增大,他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经常觉得腰酸背痛。
不过,想起自己的努力帮助一些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王绅森显得非常开心。他从箱子里拿出一封信和照片,开心的和记者说:“这是我之前资助的孩子给我的,她现在找到了工作,也成了一名教师,我觉得我的付出特别值得。”
王绅森说,从1978年到1993年退休,15年里,大多数浙医大的学生都听过他的国防教育课。在工作中,遇到生活困难的学生,他也会及时帮助。“有些学生没钱交学杂费或者饭钱,我会帮着先垫着,15年来,我帮助过的学生,也有好几百个了。”王绅森说。
1993年,王绅森从岗位上退休,但他仍然通过各种方式去资助困难学生。2012年,他在媒体上看到常山女孩徐玲玲为大学学费担心,暑期还在到处打工的消息后,就想办法联系到女生本人,帮她解决了燃眉之急。信和照片,正是徐玲玲寄的,从2012年到2016年,王绅森共资助了18000多元,帮助她顺利毕业,如今忆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在信中,徐玲玲感谢了老人对她的帮助,并表示会记住老人的教诲,努力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年纪大了,找不到别的工作,但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有需要的人”。老人对记者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将助学进行到底。浙江在线记者 王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