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再次启动,研修班采取精准招生的方式,遴选出行业中的优秀传承人,与全球创新设计项目(GID)融合,在国际化、跨学科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激发传统文化自身活力。
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漆艺传承人齐聚清华,在大师荟萃、艺术引领、学术深厚的教学环境中,开启了一场面向未来、创新工艺的求学之旅。新华公益在研修班课后与紵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陈鹏宇,进行了采访互动。
图为紵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陈鹏宇(资料图)。
阻碍与限制
“有很多人不知道‘漆’为何物,把天然漆和合成漆等同起来。其实从古至今,我们国家不仅有着悠久的工艺传统,还有着深厚的漆文化传统。但是在近现代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很多优秀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被遗忘了。”陈鹏宇在谈到家族对于紵器髹饰技艺的传承时,介绍到,髹饰技艺是古代在艺术品上采用的一种传统工艺,通俗来讲就是“用漆漆物”。髹饰技艺的发展正是基于对天然漆性能的开发与利用。
进入近现代后,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传统工艺的纯手工制作在科技进步上却得益很少。陈鹏宇说,“天然漆本身产量很少,漆从漆树上产出是有周期性的,每年6月份每棵树可能只有2、3两左右的漆。而且采漆对采漆人有身体要求,漆过敏的人是不能采漆的,漆刚流下来的时候有略微腐蚀性和刺激性,过敏的人接触会产生肿痛和难以忍受的痒。”天然漆产量的稀少与人工采集价格的昂贵在化学合成漆的出现下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图为紵器髹饰技艺传承人陈鹏宇接受新华公益采访。
在行业内,专业人士对生漆的认识比较全面。“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有一个碗,之前有老师的孩子经常拉肚子,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查不出原因,使用生漆加工过的碗以后,拉肚子就停了。”陈鹏宇说,生漆具有杀菌的纯天然医药作用,但是缺乏研究与推广。正是由于缺少行业规范的正确引导与一些商业元素的嵌入导致一些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使公众对漆的认识产生了误解,进而阻碍了漆行业的发展,造成了整个漆行业的混乱。
把创新做到极致
作为一名刚踏出学校大门的90后大学毕业生,陈鹏宇带着许多新想法来到研修班。他说:“来这里后跟老师们交流,自己一些不被认可的想法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结合以前掌握的传统技艺,我觉得我一定能做出很棒的创作艺术品。所以来到这里非常感谢研修班这个平台能给我们非遗传承人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交流学习”。
“过去的传统漆艺一直走固定的路数,之外的其他很多路不被行业内认可,现在来看,比如我仍旧延续老路一成不变走,可能我就被时代和市场淘汰。在传统技艺的沿袭过程中,想要达到古代技艺的极致需要很久,可能花一辈子时间。工匠精神与精美技艺,固然需要传承,但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些创新。”陈鹏宇认为,在当下谈到非遗技艺的传承时,首先要把创新做到极致,然后与传统技艺结合,创新的结果会更好。“漆本来就是一种天然材料,在创新中将它的材料作用发挥到极致就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结合新材料创新时,一直被业内的老师不看好,告诉我们做不了,但是来到研修班以后跟老师们沟通交流,得到了一些老师来自市场角度的认可与鼓励,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陈鹏宇介绍到,现在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漆艺在用途上受到了限制,作为日用食器的占有率逐渐下降。结合漆的杀菌效果,他将创新点放到了与日用品的结合上。陈鹏宇说,“我们做的生漆碗,就是结合了大家对健康特别重视的观念,漆贵一点没事,但至少能要保证我的健康,保证我使用的安全。漆器漆出来的碗,它本身就有纯天然杀菌消毒的功效,我们现在缺乏的,其实是一个传播推广的过程。”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尽管在漆行业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中面临许多阻碍,但传承艺人仍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前行。面对当下漆行业运作的混乱、公众推广的缺乏以及做创新时行业认知固化的重重困难,陈鹏宇表示,家族传承下来追求品质与工艺极致的工匠精神,是髹饰技艺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信念,这种理念说到底也是对传统工艺最好的延续。(王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