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亲人健在、三两好友、粗茶淡饭……这些简单的词组构成了平凡而稳定的生活,然而,这份平稳对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的25户“困难户”来说,却是弥足珍贵的。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赤子之心”服务队18名爱心志愿者在连滩镇居委会的指引下,分成3组走进当地包括“五保户”“低保户”“困难党员”在内的25户困难家庭,为其赠送药品、食物等爱心物资,为他们送去温暖。“赤子之心”的志愿者廖彩红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事先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就向我们简单介绍了这些家庭的困难情况,希望我们用自己的努力,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希望,让他们知道在社会上还有众多爱心人士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会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探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这25家困难户的家庭情况远远不止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家庭背后的故事给志愿者们留下深刻的影响。年过八旬的叶爱青老人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行动不便,需要人长期照顾。老人跟儿子儿媳一同生活,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安稳。然而,一次意外给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一记“重创”,老人的儿子患脑出血瘫痪在床,失去了劳动能力,此后,整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儿媳一人肩上。
给志愿者讲完家庭状况后,叶爱青老人止不住地哭了,志愿者邱铭杰回忆:我很想安慰老人,但因为不会粤语,无法与老人交流,我只能紧紧地握着老人的手。邱铭杰说,老人有两个孙子。最小的孙子今年只有11岁。“我们见到孩子的时候,他刚刚到家,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上身穿着印有‘护苗计划’字样的校服,拎着饭盒和刚买回的蔬菜。”志愿者注意到,在见到孩子那一刻,本还流眼泪的老人欣慰地笑了,忙向大家介绍起来,语气中透露出满满的骄傲。
据了解,在此次探访中,“如何沟通”是最大的困难。在志愿者中,有很多人来自非粤语地区,此次接受探访的家庭中又有一些居民听不懂普通话,此外,还有居民身患疾病、无法言语,但如此种种并没有阻止志愿者们与被探访家庭的沟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牵手、一场“上门保洁”……都成了志愿者们与困难居民独特的“沟通方式”,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温暖”。
相对于困难家庭所需物质资助之多,作为一般的公益志愿者,实际能做到的物质帮助往往是聊胜于无的杯水车薪。事实上,志愿者能做的,更多还是对其精神上的宽慰。“很多家庭都是遭遇了重大苦难的打击,我们尽自己所能提供的物质帮助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无法从物质上解决他们的困境。相比之下,他们同样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这恰好是我们能做到的,因此哪怕再难交流,我们也要尝试,去宽解他们,给他们希望。”邱铭杰告诉《慈善公益报》的记者。
据悉,这已经是广东医科大学“赤子之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们连续第三年做社会服务了。在谈到做社会服务的初衷,志愿者王同学表示,因为自己是医学生,医学专业教育他要有服务意识,这种意识要从现在开始培养。“我和身边的同学一起组队,从现在开始努力,等我未来有一天真正做了医生,大家一起开展联合义诊,用专业帮助更多的人。”
18名志愿者,带来的不仅仅是18份爱心,同时也包含着众多社会爱心人士对不幸人们的关怀。人间自有真情在,春风和煦,自当熔化苦难的寒冰。(王炯亮 邱 霖 李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