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的政策,世上少有啊。”家住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洒口村的65岁的薛桑杰向《慈善公益报》记者如此评价政府的扶贫工作。
薛桑杰居住的洒口村,群山环绕,土地贫瘠,全村206户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52户。“家里有十几亩山地,种点小麦、油菜籽、洋芋,但浇不上水,靠天吃饭,一年的收成只能填个肚子。”
自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进驻以来,乐都区中坝藏族乡把脱贫攻坚作为重点工作,以调查研究精识别、因地制宜准施策、结对帮扶促发展等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记者见到薛桑杰一家时,正赶上乐都区公安局中坝乡派出所和村里干部给他家送去面粉和食用油,还带去慰问金。薛桑杰和老伴眼里噙着泪花,感谢这些年政府扶贫政策帮了自己一家不少忙。
“政府给了钱,家里才有能力盖上新房子,”薛桑杰指着窗明几净的4间正房说,自己凑了4万元,加上政府补贴的危房改造资金,全家人终于告别了土木结构的小平房。
除此之外,薛桑杰还开回了一辆政府扶持的拖拉机和其他农机具,用来耕种使用。
乐都区公安局中坝藏族乡派出所所长张保国介绍,所里在入户走访时,发现薛桑杰家经济条件差,老两口年事已高,儿子常年不在身边,孙子还在外乡读书,“我们把他确定为帮扶对象,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在薛桑杰家门口,洒口村党支部书记薛拉太说。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薛拉太是村上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当选村支书后,他向村民承诺,将自己从乐都槽子沟金矿从事矿石运输生意的20%的利润,无偿捐献给村里的贫困户。像薛桑杰一样的贫苦户,现在每年每人都会收到300元的慰问金。
“我们村上的娃娃们,二年级开始,就得住宿到6公里外的乡上读书,”薛拉太说,偏僻农村的学生娃们读书太不方便,这些年,自己也不断给山区的学校送去教学物资。
据记者了解,海东市乐都区中坝藏族乡洒口村有203户村民,薛拉太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作了详细的走访和调查,村干部开会确定了52户为精准扶贫对象,一共146人,为了尽快让他们脱贫,薛拉太自掏腰包让村民当起了股东。
现在,村上很多年轻劳力都在矿上打工,收入好的,一个月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
“要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薛拉太说,“还要确保村里精准扶贫户脱贫后不再返贫。”(泊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