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光脚上学的经历吗?你见过飘进教室的烟雾吗?你需要靠想象描绘电脑的样子吗?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状况却是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场景。因为地理位置、交通、家庭条件等各种原因,多数山区孩子依然生活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为了解决这种状况,多地纷纷开展活动,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进行帮扶,为山区孩子健康成长助力。
浙江温州:捐出旧衣送温暖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慈善总会收到了两万件由全市各地民众捐赠的旧衣服,经温州市慈善总会小柳鸽义工队队员们精心消毒打包,运达云南大理,送到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贫困山区群众手中。
小柳鸽义工队队长柳炎生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去六库镇了,六库镇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乡镇,居住着傈僳族、独龙族、汉族、彝族、怒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当地最高海拔3100米,村庄基本都建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上,每次送衣服要用马车拉,有些地段还需要我们用背篓背。”柳炎生说,库镇山区有不少吃不饱、穿不暖的留守儿童,这些旧衣服,可以为他们解决很大的困难。
据记者获悉,自2014年7月,温州市慈善总会小柳鸽义工队队长柳炎生发起了“绿房子”环保爱心箱,至今已经收到市民捐赠旧衣40多万件。
据柳炎生介绍,这些旧衣物每年分4次由志愿者亲自送往经调查确需衣物的偏远山区。几年来,小柳鸽义工队的足迹遍布湖北阳新、江西、湖南湘西、贵州罗甸、山西繁峙、云南怒江、四川凉山、甘孜、青海玉树、称多、新疆阿克苏等20多个国家贫困县,翻过170多座山,为无数山区孩子送去了爱心。
四川仪陇:捐赠标准化食堂
民以食为天,对于孩子们来说,“如何吃饱?怎样吃好?”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这个问题尤为困难。
在距离四川省成都市300多公里的秦巴山区,有一所学校——磨盘中心校,这里有学生有340人,超过半数的学生要在学校用餐。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为了解决学生的需要,学校请了3位厨工专职做饭。但因资金有限,食堂炒菜只能依靠烧柴,遇上天气不好时,灶屋、食堂学校烟雾缭绕,不仅影响学生上课,也对健康造成了危害。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帮助磨盘中心校募集安装天然气和标准化餐桌椅子的资金,2016年底,成都建中爱心社在成都市慈善总会的监管下,发起了“为山区小学圆梦”公益活动,通过网络众筹方式,经过3728人,历时24天的爱心接力后,共募集捐款10多万元。为磨盘中心校及当地村民圆了通气梦,并购买了30套标准的餐桌、餐椅。
自此,南充市仪陇县永乐镇磨盘中心校的181名小学生,进学校食堂就餐时再也不担心烟熏火燎的袭扰——南充最后一个以柴禾为燃料的学生食堂正式结束“烧柴史”。
福建度尾:助力科学化教育
近日,福建省慈善总会联合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省恒申慈善基金会,为屏山小学捐赠15台电脑设备。
记者了解到,屏山小学地处偏远,教学设施相对落后,福建省慈善总会了解到学校多媒体建设方面的困难后,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牵线搭桥,呼吁社会爱心组织展开帮扶。据了解,福建省海峡社会组织研究院主动对接,开展精准科技扶贫活动。除了屏风小学外,该院还与闽北一所山区学校同时结对,除了捐赠电脑,还将为两所学校的教师进行电脑教学培训,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有了这批电脑,屏山小学建起了新的电脑教室。屏山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电脑为下一步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学生也可以利用它们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李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