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开始,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对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开展长期监测。最新调查报告《中国野生物网络犯罪:2016年度电子商务及社交媒体监测》指出虽然中国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上非法野生物交易的广告层出不穷,但近两年电商平台上的非法野生物制品广告已出现持续减少的态势。
2012年至2016年电商平台上每月新增非法野生物广告数目变化。(TRAFFIC提供)
通过定期搜索112条商家惯用的隐蔽关键词(其中有40个有关象牙),TRAFFIC发现,2012年1月监测的15个网站发布了2000多条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广告,而到2016年12月,TRAFFIC监测的31个网站上只监测到不足1000条新增非法野生动物制品广告。
调查显示:象牙制品在每月新增的广告中占比最高(63.2%),其次是犀牛角制品(18.1%),玳瑁制品(7.7%),盔犀鸟头骨(4.7%),虎骨(4.0%),赛加羚羊角(1.6%),穿山甲甲片(0.5%),豹骨(0.2%),以及鲸鱼制品(0.1%)。
网络广告中出现的犀牛角制品。(TRAFFIC提供)
TRAFFIC正在与包括腾讯、百度在内的互联网公司联手打击野生物网络犯罪。百度删除了7万余条非法野生物交易的有害信息。商腾讯也正在与TRAFFIC以及其他组织合作,处置了700多个违规微信帐号并删除了30万余条的非法野生物交易信息。几十个违规帐号已移交执法机关做进一步备案调查,部分犯罪分子已经被绳之于法。
尽管采取了这些行动,许多顽固商家仍在继续运营和发布更多的非法野生物制品的交易广告。
上海注册的某古玩交易网站在2012至2016年间发布了31, 062条非法野生物制品的广告,占全部监测网站5年间每月新增广告总数的34.5%。该网站为非法野生物制品的信息发布和交易提供服务的行为已被2017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为违法行为。报告建议此网站应立刻采取措施履行法律规定,处理自身平台上的非法交易信息。
“尽管各地执法机关已联合网络和社交媒体服务商开展了打击网络犯罪活动,许多商家仍继续利用私人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非法野生物交易。”TRAFFIC中国项目主任周非说道,“TRAFFIC监测和记录的非法野生物交易信息为执法机构提供部分线索,同时反馈给互联网公司以及时清除非法交易信息和违规账户,此外我们的监测结果将会反映出新保护法实施后在打击野生物犯罪方面的影响。”
在TRAFFIC2015年发布的《暗流涌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的非法象牙贸易》报告中指出,网络贸易已经从电商平台逐步转移到个人社交媒体平台。针对2015年报告中监测的58个的商家微信帐号,2016年再次调查发现,其中31个帐号已经停止运营,剩下的27个活跃帐号平均每天上传的广告和图片数量却呈现小幅上涨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17%和18%。
报告发现,虽然社交媒体作为私密性的即时通讯工具俨然已成为网络非法野生物贸易的主要平台之一,但受众有限。因此,卖家会不断地在公共网络平台上发布带有自己社交媒体帐号信息的非法野生物制品广告,将更多的受众和潜在买家转移到其个人社交媒体帐号。
TRAFFIC东亚及南亚区域总监Yannick Kuehl表示:“私人的社交媒体通讯很难监控,但是这个报告表明了跟踪这个平台动态的重要性。TRAFFIC正在与其他专家伙伴研发一套创新的网络标准操作流程指南(SOP),互联网公司可依此发现并治理平台上的非法交易并让违规商家难脱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