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学者花20多年帮中国远征军烈士找家人 网友接力寻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2017年06月16日 09:59:16来源:中国青年报为帮助一位长眠地下的中国远征军寻找家人,苏泽锦寻觅了20多年。而这一次,她的寻觅可
2017年06月16日 09:59:1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为帮助一位长眠地下的中国远征军寻找家人,苏泽锦寻觅了20多年。而这一次,她的寻觅可能有了结果。

从一个人的寻找到一群人的寻找

日前,一则“寻找成都东水井街远征军简少良后人”的网帖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一场寻找简少良亲人的爱心接力迅速在网上展开。

发现简少良的是云南施甸县长期研究滇西抗战历史的学者苏泽锦。

20年前,在施甸太平镇乌木村,苏泽锦第一次看见简少良的墓。墓碑有些歪斜,陷在玉米地里,上面字迹清晰可辨:简少良,原籍四川省成都东水井街人氏,享年29岁,中央陆军71军87师260团1营3连上士排副。

苏泽锦意识到,这是施甸县为数不多有根可循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坟墓。

既然有家,就应该帮助他回家。但是苏泽锦一遍遍翻看地图,在网上查询,都没找到东水井街这个地名。

多年来,她给四川成都市民政局打过两次电话,寄过几封信;她还给电视台寻人节目组打过电话;有了手机后,她加入各地的寻人群,发布信息;两年前,她联系上成都的一个民间志愿者团队帮忙寻找,但都没有得到任何音讯。

然而这一次,苏泽锦之前发布的信息被广东一个帮助老兵寻亲的志愿者团队看到,他们迅速将其在网上发布。这一消息很快在朋友圈发酵。特别是6月10日、11日,经过《春城晚报》和《华西都市报》连续刊登报道后,苏泽锦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有的是抗战老兵后人,有的是志愿者,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捐资或提供寻亲线索。

6月11日,一个名叫简张红的男子从成都给苏泽锦接打来电话,称简少良有可能是他父亲的大哥。

简张红说,他父亲简绍云,家中排行老六,如今已经86岁高龄,老人一直惦记着70年前离家抗战的大哥“简绍良”。简家过去就住在水井街。虽然“简绍良”变成了“简少良”,但他们认为他可能就是父亲失去音讯几十年的大哥,他们要来施甸县为大伯扫墓。

这个电话让苏泽锦瞬间热泪盈眶。虽然还要进一步核实,但她希望“漂泊异乡70年的英魂这一次能等来他的亲人”。

青山处处埋忠骨

关于简少良的去世,著名滇缅抗战史专家戈叔亚认为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作战牺牲,要么是重病身亡”。

他分析说,1942年5月,日军攻陷云南龙陵县城后,占据了怒江西岸的松山。当时驻扎在此的部队有中国远征军71军36师、87师、88师等,他们炸毁了唯一的通道惠通桥,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从1942年5月至1944年5月间,中日两军一直对峙于怒江两岸。

由于简少良去世于1943年8月,当时还没有大规模作战,一些牺牲的士兵被战友们安葬在附近的山上。简少良墓碑上就留有曹世杨、张文祥、魏高魁、曹西庆、张怀德5名战友的名字。

发生在1944年6月至11月的龙陵战役,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极为艰苦的一场攻坚战,中日双方集中了10多万人在龙陵县松山一带反复厮杀。龙陵之战以中国远征军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战役中国人虽然胜利了,却伤亡无数。

在乌木村,苏泽锦曾拜访过抗战老兵杨庆立。

杨庆立在战后与村里的一名女子结婚,到老都没回过故乡。他只记得“家就在重庆机场旁边”,但想不起具体的位置。

当年,杨庆立所在部队里的士兵大多是四川籍。他们驻扎在怒江东岸的乌木榔、鲁躲、五磨、五里洼等村寨里,多次渡江去攻打松山,大部分人都牺牲在了松山,只有少部分回到了驻地,其中一些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杨庆立记得当时村里的男人很少,掩埋阵亡将士的都是妇孺,无法给将士们立碑。

多年来,在万兴乡文化站工作的苏泽锦,不断奔走于滇西的崇山峻岭中,收集滇西抗战的一手资料,寻找滇西和缅甸还在世的抗战老兵。

“施甸境内掩埋了大批阵亡远征军将士,但大多数坟茔都已与泥土融为了一体。”苏泽锦说,目前,他们能找到的大约有48座冢。但其中写有家乡地址等信息的屈指可数。大多数是无名墓碑,几十年来在怒江岸边风吹雨淋,没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卒于哪年。

寻找抗战老兵30余年的戈叔亚也表示:“这样的军人墓,在滇西一带有很多,有的有墓碑,有的只是个坟堆。”

而更多阵亡的将士可能连坟冢都没有。

曾多次到松山寻找史料的戈叔亚发誓要找到在松山战役中阵亡的中国将士的全部名单,将他们的英名供奉起来。“留在大山上的伤痕看得见,留在人们心中的伤痕是看不见的。”他说。

民间自发性保护抗战遗迹

在滇西,人们总是在一座青山、一个村庄、一张老照片、一堆孤坟、一位逝去的老人那里,与滇西抗战这段历史相遇。

“滇西都像一座巨大的历史博物馆,在这里长大的人都对那段历史有着特殊的记忆和感情,他们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民间的口口相传。一个乡村野夫都可能会告诉你一段奇特的往事。”戈叔亚说。

在中国,很少有地区像滇西的保山市、腾冲县、龙陵县、施甸县等一样,从政府到民间,都把寻访老兵和他们的后代、寻访和这段历史有关的一切当作一种责任。

2011年9月13日和2014年6月12日,云南省两次举行“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活动,将部分在缅甸牺牲的中国远征军遗骸寻取回国,安葬在腾冲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公墓”内。这是战争结束以来,中国第一次把滞留在海外的二战阵亡将士遗骨接回祖国安葬。

除了在异国他乡牺牲的10万英灵,那些留在云南滇西回不了家的战士也被当地人所惦记。

在施甸县的东安村,农户陈相才一家三代已经为江西籍士兵向辉守墓70多年。当年,牺牲后的向辉被陈相才的祖父安葬在中山村白草坡公路上侧。每逢清明和农历七月十五,他们都要为他上坟烧纸。

受县文物管理所的委托,多年来,施甸县乌木村的村干部带着村民们,翻山越岭寻找荒烟蔓草中的孤坟,对每冢墓进行标记。

67岁的杨春玉是乌木村的老支部书记,他家的祖坟旁边就有一座无名军人墓。每次祭拜自家祖坟时,他都要祭拜他,他还专门刻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抗日英雄”。

简少良的墓一直伫立于农户的玉米地里,没有被铲除。由于它处于怒江东岸的陡坡,屡遭泥石流的冲击,当地文管所、村委会和村民们一起,将这座孤坟进行了修缮,新立了墓门架,保留了原来的墓碑。

20多年来,苏泽锦常常去乌木村为简少良扫墓。“每次我来约杨春玉上山,他都要背上一把砍刀,去砍掉墓周围的杂木乱草。”苏泽锦说。

多年来,苏泽锦一直希望能帮助那些有信息的亡灵寻找到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台盟云南省委、云南省台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员会已经注意到了这些民间保护行为。在提交云南省两会的提案上,政协委员们说:“目前得以幸存的滇西抗战遗迹,许多是由民间自发性的保护而得以保留。”

同时,提案直言不讳地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滇西抗战遗迹在很长时间里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宣传。至今大部分有价值的遗迹还处在原始状态,在风吹日晒中损坏。

“我一直期望,能将那些散落在田间地头、山野僻壤的远征军遗骸,归葬一处,以让人们记住那些为国捐躯、长眠异乡的英魂。”苏泽锦说。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