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祝贺上海中华文化游学项目启动
昨晚我转发了2017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启动中华文化游学项目,内容如下:
从上海出发,在5个小时内就可以看非遗、走丝绸之路产品线、到京杭大运河了解运河文化……据了解,自2016年起,上海社科院、上海市文广局、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博风集团多方合作,开始试水“中华文化游学项目”。今年,该项目已经启动,除了将邀请驻沪领事、国际知名学者和关心中国文化的人士进行游学体验,下一步还将打造更多线路,面向大众开放。
据介绍,上海社科院以“中华文化游学系列”为契机,重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以及学习交流的需要,提出“移民文化与江南儒学”体验活动的基本理念和实践方案,并计划在未来逐步成熟的执行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游学体验活动。
今年的游学线路主题将多元化发展,已确认“多元宗教文化线”“京杭大运河江南段”“丝绸之路文化产品线”“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以及“南孔文化线”(优化版)的5项主题游学内容。(记者沈文敏)
为什么要转发呢?因为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日,昨天是中华文化遗产日。
这是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2003年5月4日,我第五次游学骑摩托车进行《梦想与我的中华文化苦旅》,就提出中华文化游学派这个历史性学习成就事业的新概念。当我看到上海中华文化游学项目启动时,我想到了当初,我在推广这个概念时,有些人不认同,还当老大,说我异想天开,非要把游学向旅游靠近,因为他们心中只有旅游而不懂得游学,我经常跟人讲,每天早上都有人健身跑步,而我跑步时,就是要拿第一名,是要跑着这个时代的前面或更深远地方。我列举中华文化游学派历史的关键词:如游牧、游居、游耕、游婚、游猎、游学、游尝、游侠、游击、游说等文化文字现象,我说只有我们中华民族会有这样词语,但我们祖先没有很好利用开发,我就第一个来学雷锋带这个头,为此我设计的中华文化游学派初级图标就是将共家雷锋放在中心(时代核心价值),周边放儒家孔子、释家玄奘、道家徐霞客详见图标。
在2009年7月25日经顾曙红女士介绍,由张文香院士(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中国生产力学会理事)及先生顾崇智(原上海市科委主任)对中华文化游学派进行认真分析指导和建议下,由丁爱平先生于 2008年8月2日在百度空间上创建丁爱平工作室,主要工作任务,为丁爱平先生创建中华文化游学派而进行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搭建一个学习、工作、交流、总结、宣传的平台。
现在官方开始启用这个名字,这是对中华文化游学派的发展提供再发展的机会,正是二学一做,一带一路,以后我陆续发表中华文化游学派设计原理及相应的文章。
我深深体会到专心用眼睛读书的人,眼睛会近视;专心用嘴巴读书的人,舌头会打滑; 专心用耳朵读书的人,智慧会失真,专心用肌肤读书的人,感觉会走样;专心用鼻子读书的人,嗅觉会失灵;专心用心灵读书的,精神会分裂;专心用情绪读书的人,情感将受伤;专心用手读书的人,手容易抽筋;专心用脚学习的人,脚容易变形;世界上最伟大、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就是中华文化游学项目。。。。。。
中华文化游学派,倡导用身体的全部来读有字书、读无字书、读心灵之书,即《读万卷书、编百辑书》、《行万里路、睡百座城》、《交万名游、拜百学长》、《上万维网、加倍类群》、《创多维法、传游学派》、《做救世主、度己度人》、《修学修行、修路修灵》、为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创建设计一号路共产特区新概念、创建中国雷锋学、雷锋刘光建之道、将传统文化《儒释道耶游商名利权》信仰传承者等团结融合在一起而奋斗拼搏,来化解未来社会的动荡及灾难。
全球公益主持人丁方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丁游侠、雷锋志愿者,道信志愿者,收集整理,欢迎批评指正,感谢感恩祈福忏悔修学修灵修言。2017年6月11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