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环保部发布《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全部城市数的24.9%;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5.1%。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8%,比2015年上升2.1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1.2%。
中国环科院研究员柴发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空气质量是在改善,但改善的速度可能低于人们的预期。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和环保部的区域环保督查力度都在加大,预计今年PM2.5的年均浓度会大幅下降。
此外,《公报》对区域生态质量做出了评估。其中,生态环境质量“优”和“良”的县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一般”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中西部、内蒙古中部、青藏高原中部和新疆北部等地区;“较差”和“差”的县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青藏高原北部和新疆大部。
三大重点区域京津冀垫底
《公报》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做了解释。
其中,各项指标表明,2016年全国PM2.5浓度范围为12-158μg/m3,平均为47μg/m3,比2015年下降6.0%;超标天数比例为14.7%,比2015年下降2.8个百分点。
PM10浓度范围为22-436μg/m3,平均为82μg/m3,比2015年下降5.7%;超标天数比例为10.4%,比2015年下降1.7个百分点。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74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从第74名到第65名)依次是衡水、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唐山、郑州、西安、济南和太原。
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10个城市(从第1名到第10名)依次是海口、舟山、惠州、厦门、福州、深圳、丽水、珠海、昆明和台州。
柴发合分析,从全国来看,空气质量压力最大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北在治霾上仍需再进一步。
《公报》显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中,京津冀空气质量最差。
具体来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35.8%-78.7%,平均为56.8%,比2015年上升4.3个百分点;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3.2%,其中轻度污染为25.3%,中度污染为8.8%,重度污染为7.0%,严重污染为2.2%。
9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4个城市的优良天数比例低于50%。
超标天数中,以PM2.5、O3(臭氧)、PM10 、NO和CO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占污染总天数的63.1%、26.3%、10.8%、0.3% 和 0.1%,未出现以SO2(二氧化硫)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
其中,北京优良天数比例为54.1%,比2015年上升3.1个百分点。出现重度污染30天,严重污染9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7 天。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6月5日公布的《201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北京市环保、城管、工商、质监、交通执法等部门联合开展了贯穿全年的“大气污染执法年”行动,开展“治散煤”、“净四气”(燃煤废气、VOCs废气、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降三尘”(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因烧致尘)三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了各领域、各环节环境违法行为。
京津冀治霾或提速
“今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所以各地在治霾上都不会放松,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为进一步治理空气质量,今年2月,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以及北京等6个地方政府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相比《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2017年工作目标,《工作方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更大力度的大气污染治理举措。
根据国家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制定本地2017年达到空气质量目标细化方案,切实落实党委政府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社区,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值得关注的是,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方案》提出,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开展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要围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突出大气环境问题,理顺整合大气环境管理职责,探索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
柴发合分析,《工作方案》和跨地区环保机构的筹建,都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加速的重要契机,希望今年秋冬的重污染天气能够继续减少。(记者 王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