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爱喜,男,壮族,1979年3月出生,广西武宣人,中共党员,现任广西假肢康复中心南宁分部主任、二级矫形器师。
他于2000年7月中国假肢矫形技术中等专业学校假肢与矫形器制造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假肢矫形器设计制作工作,有16年的一线制作经验。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承“专业与爱心重塑健康人生”的工作理念,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扎根基层,十年如一日,坚持工作在为残障人员康复服务的第一线。
2014年8月30日,覃爱喜以广西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参加第四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首届“钱璟”矫形器师职业技能竞赛,获赛事特等奖(第一名);2014年12月19日荣获人社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7月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12月荣获民政部办公厅授予“全国民政行业第二批领军人才”称号。
潜心钻研 专业过硬
覃爱喜潜心钻研现代康复工程技术理论与应用,善于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他创造性地运用美国FLEX—FOOT、德国OTTO.BOCK、英国BLATCHFORD等欧美国家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计制作理念。在儿童脑瘫矫形器设计与应用、青少年突发性脊柱侧弯矫形设计与应用、儿童“O”型“X”型畸形腿矫形设计与应用、脊髓损伤截瘫患者ARGO截瘫行走具制作与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2013年,中心引进先进的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学接受腔——“马洛式”接受腔技术,此技术具有难度大、要求高的特点,但覃爱喜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终于掌握“马洛式”接受腔的核心技术,此技术的应用较好地改善了穿戴者的横向稳定性,改善行走步态,增加了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让穿戴者更显美观。
在假肢矫形器设计制作过程中,覃爱喜注重通过各种渠道或场合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把每个患者当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看待,充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起居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个人喜好,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依据个体差异的细节改动,在取型、修型、试样环节与患者保持充分沟通,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表明假肢矫形器的功能发挥原理、穿戴方法、训练方法,以不间断的各种形式患者交流,建立信任,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掌握假肢矫形器常识,正确认识假肢矫形器的功能发挥原理,知悉个人正确使用与辅具功能发挥的关系,助人自助,提升患者康复的质量。在取型、修型、对线等实操环节,不厌其烦,精雕细琢,力求腔体美观、口形服帖,以细节赢得患者的认同。由于长年坚持在假肢矫形器制作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技术精湛,工艺精细,穿戴舒适,矫治效果良好,受到广大服务对象欢迎,成为中心患者点击率最高的专家型技师。
敢于创新 乐于帮带
覃爱喜为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注重学习技术,积极参加各类外派培训,关注行业技术期刊,了解行业新技能新材料新设备信息,思考单位康复技术服务与行业的同步发展,提出技术服务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贯彻中心提出的在南宁分部开展“技术小讲堂”的技术交流,对自身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以实际病例相结合,全貌展现康复技术服务过程,在展现过程中讲解技术要领,互相讨论交流不同技术服务手段的差异、依据、改进方法等,身体力行推进技术服务系统化、精细化。他运用生物力学原理,自主创新设计“弹性扭转型髋膝踝足矫形器”,对髋关节因内旋而出现的“内八字”步态具有良好矫正效果,该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应用。
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覃爱喜积极协助单位做好传帮带工作,按照单位安排负责帮带3名新人。在实际工作中,他认真指导新人设计制作假肢矫形器,注重与患者交流方法、取型、修型、对线等关键环节的传授和指导,用生动的语言帮助新人理解假肢矫形器的功能原理,培养新人对辅具配置技术服务的兴趣,明确技术服务努力的方向。
服务为本 播撒爱心
覃爱喜为提升技术服务人性化,注重学习技术服务以外的相关知识,如社工、心理学、临床医学等,丰富康复技术服务内涵,提升技术服务人性化。把服务对象全面康复作为努力的方向,不仅从辅具技术提升入手,更着力提升服务对象康复思想意识,运用掌握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康复认知理念,坚定康复信念,学习康复方法,坚持康复训练,正确使用辅具,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多年来,覃爱喜先后参与民政部“福康工程”“广西边境地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低保五保肢残人员康复关爱行动”“广西助康计划”“全区农村残障老年人康复工程”等系列大型民政康复公共服务,带领部门同志服务于民政对象“三大群体”,为广西数以万计的残障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劳动能力,改善生存状况,实现自立自强。近年来,他参与中心民政公共服务项目,服务贫困残障人员1万多人次,制作假肢2700多例,矫形器4000多具;他坚持“医工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应用现代康复工程技术为医疗临床患者提供假肢矫形器技术和产品配置康复服务,制作假肢矫形器3360具,服务收入近1000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