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以“真调研”助力扶贫攻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梁军2017年05月12日09:1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掌握实情、精准把脉,不但是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可行方式,也是坚持从实际出

梁  军

2017年05月12日09: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掌握实情、精准把脉,不但是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可行方式,也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应然之举


打破常规的调研套路,出发前不打招呼;途中随机改变路线,与贫困户亲密接触……最近,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暗访基层扶贫实情的故事,在三秦大地引发关注。基层群众为访真贫、问真苦的作风叫好;省委书记的暗访,也把脱贫攻坚的责任与压力传导给了更多干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8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寻乌调查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成为反对本本主义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更是如此。离开了深入调研,就难言精准发力。如果只是“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一圈之后吃顿饭”,这种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只会令群众寒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贫困堪称必须消除的梗阻。“真扶贫,扶真贫”,关键在于摸清底数,找出致贫、返贫问题的症结,进而做到精准施策。如果说,传统扶贫主要依靠大水漫灌,那么精准扶贫则更加注重对目标人群的靶向性动态干预。正因如此,尤须掌握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方法,以务实行动加快推动精准扶贫的进程。

贫困的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与扶贫的群众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扶贫调研的实效。在一些地方,相关量化指标失真、失准,正因调研工作做得不仔细、不认真、不扎实。追根溯源,还是没能真正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基础只能是客观实际;唯有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才能掌握实情、把脉精准。从这个意义出发,将暗访的逻辑常态化,随时“抓拍”扶贫脱贫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找准穷根,促使脱贫的决策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也应认识到,暗访作为一种调查研究方法,重点在访的内在质量,而非微服私访等外在形式。暗访背后,折射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实事求是,就是要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一切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研究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和向导。”唯书、唯上、唯洋、唯专家,都不是实事求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倘若常年坐在办公室里,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势必不接地气,导致对下情知之甚少、知之不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把握真实动态,才能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也才能涵养科学决策的心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理运用暗访加强脱贫攻坚工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但是推动精准扶贫取得成效的可行方式,也是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应然之举。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12日 05 版)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