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钦在内蒙古武川县西乌兰不浪中心校支教。 |
“前两天,我和几个敬老服务团的同学去了学校附近的光大社区,教老人们用智能手机挂号、叫出租车,用微信聊天、发朋友圈,老人们可开心了。”
“这周我还要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去一所农民工子女小学支教。我们一去,那里的孩子就特别高兴。”
眼前这个憨厚实在的内蒙古小伙,就是被称为“校园小雷锋”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特木钦。“帮助别人,让我感到快乐,感到满足。”特木钦说。
谈起做志愿服务的初衷,特木钦很感激他的初中班主任方宁。“‘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当时方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不仅如此,方老师还常带我们去看望孤寡老人。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去探访的那位老奶奶,看着她孤零零的、单薄的身影,我心里很难受。”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发出一点光、发出一点热,就能换来老人会心的一笑、换来孩子幸福的面庞,甚至换来人与人之间的向上向善,那么我为什么不去做呢?”特木钦说,“想明白这一点,做好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特木钦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对生活的艰辛,他并没有什么直观而深刻的体会,直到遇见李鹏举一家人。特木钦回忆道:“那是2009年,有一天,妈妈跟我提起家门口的一位裁缝阿姨,说她家里生活不容易,还有一个在读小学的孩子。后来我就跟妈妈一起去了阿姨家,认识了弟弟李鹏举。”
此后,特木钦的身影便常常出现在李鹏举家中。一到周末假期,特木钦就给李鹏举辅导功课,带他一起踢球、下棋。直到今天,特木钦和李鹏举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2012年,特木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大学期间,他的周末几乎都是在各种志愿活动中度过的。如今的特木钦多了一些“光环”:“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面对这些荣誉,特木钦赧然一笑:“我就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之所以愿意做、坚持做,只是因为觉得值。”
“特木钦不仅展示了当代青年学生的风采,还带动了3000多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上百次。”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颜梅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2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