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7日10: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听说升学考试中传统文化才艺能加分,于是一些戏剧、古琴班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发现艺术类考试对文化课要求低,于是不少学生就突击学习绘画、提琴,企图“另辟蹊径”;看见有孩子因为羽毛球打得好,被学校优先录取了,于是一些家长就开始琢磨培养孩子打球……诸如此类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功利性兴趣班,如今依然广泛存在。
纵观当下的兴趣班,英语、绘画、音乐等属于基本款,如果时间和金钱充裕,女孩子可能会学个舞蹈,男孩子就学个球类。看上去,似乎每个孩子都有一两门拿得出手的特长,但事实上,孩子们上的兴趣班几乎都是家长们“觉得孩子需要掌握”的技能,而不是他们真正的喜好。甚至更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自身的兴趣“没用”,强行让孩子上自己认为“好”的兴趣班。如此强扭的兴趣,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兴趣班,顾名思义,目的应该是发展孩子兴趣、提高孩子素质。如果兴趣班丧失了“兴趣”二字原本的意义,变成了应试教育加分的砝码,那无疑会与育人的本质背道而驰。
如今,我们常常抱怨,现在音乐学院出不了音乐家,美术学院出不了画家,电影学院出不了好演员。扪心自问,这究竟是为什么?恐怕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很多孩子在当初选择这个行当时,就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出于各种利益的考量。试想,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都只是为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体面的生活,而没有钻研的兴趣与冲动,那么我们将注定与大师无缘。
兴趣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所以,请尊重和保护孩子的爱好,别让兴趣班没了兴趣,别折断孩子梦想的翅膀。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27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