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阳区东坝一个偏僻的小院子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的身高不足1米;有的必须借助康复器具走路;有的不能正常说话;有的智力停滞不前等,即使如此,他们的脸上总是露着笑容。他们的快乐来源于一个疼爱他们的“妈妈”赵丽萍,一个温暖的“365”晨光宝贝之家。
从2004年开始,照顾这些孩子成了赵丽萍生活的一部分。从做义工到创办“365”晨光宝贝之家,至今已经13载,13载风风雨雨,无论碰到什么困难,赵丽萍从不放弃。是什么信念和力量支持她一路走来?带着疑问,《慈善公益报》记者日前走进“365”晨光宝贝之家。
缘起一个承诺
见到院长赵丽萍的时候,她正在忙着给孩子穿衣服起床,“宝宝,咱们起床穿衣,换尿布。”赵丽萍一边给孩子穿衣服,一边和孩子聊天,但是已4岁的佳佳(化名)因患有唐氏综合征只是呵呵笑,无法张口说话。看着面前忙碌的“赵妈妈”,记者心里有无数个疑问想得到解答。
趁着给孩子喂饭的空闲时间,她给记者讲起了自己的公益之路。1999年来到北京,起初是为了做生意赚钱让家人生活过得好。2004年,为了教育8岁的女儿懂得感恩,每周六下午,就雷打不动的到孤儿院去做义工,没想到这一步踏上公益的路就再也没有回过头。
让赵丽萍下定决心做公益的一件事,缘于她对一个双胞胎姐姐的承诺,谈起这个承诺赵丽萍陷入深思,回忆瞬间决堤,“姐姐去世的时候,睁着眼睛,张着嘴,我觉得这个孩子有什么话要说,我就拉着她的手,‘宝宝是不是有什么心愿要给阿姨说,是不是希望阿姨救活你的妹妹,你放心走吧,阿姨一定会救活你妹妹的’,刚说完话姐姐就安然地走了。”
回家后赵丽萍就生病了,高烧3天后,她告诉自己,“为了一个对离去的天使许下的诺言,帮助这些困境中的孩子,这辈子不会改变,要一直往前走。”最后她在心底许下了一个愿望——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呈上全部爱心
转眼到了2010年,为了救助更多的孩子,赵丽萍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创办了“365”儿童救助基金,在爱心朋友的帮助下,成立了“365”晨光宝贝之家。
赵丽萍介绍道,“这些孩子由于患有脑瘫、肢体残疾、聋哑、双目失明等先天性疾病被父母抛弃,后由福利院送到‘365’晨光宝贝之家寄养,需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争取让他们回到正常生活。”
给孩子们找资源提供治病、康复、上学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这个家重新得到温暖,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是赵丽萍的心愿。
请不起专业护理康复师,赵丽萍就自己做学徒,到医院请教脑瘫专家,翻阅了书籍,经过两三年学习,对脑瘫的护理和残疾护理康复有了系统得了解,在孩子来到“365”宝贝之家后,赵丽萍通过看孩子的评估、病例,再根据病情的不同,量身定制康复计划,帮助他们康复。
“通过自学到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共有15个人。”赵丽萍对每个康复孩子都如数家珍。“现在已有多名大龄孤儿经过学习培训走上工作岗位,有的还成了宝贝之家的管理人员及康复师。”赵丽萍自豪的说道。
终其一生守护
面对这群“365”宝贝之家的天使们,作为“妈妈”的赵丽萍心理明白,孩子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让他们学知识、掌握技能,在社会立足虽是自己的心愿,但要想实现并不容易。
赵丽萍曾经把莉莉(化名)送到学校上课,但是因受到同学的歧视、嘲笑,就再也不愿意去上学了。
现在,“365”宝贝之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每周都有许多爱心人士来看望孤残儿童,国际学院的学生每周末都会过来教英语课。还专门请了一位教授基础语文、数学的老师。记者来到教室外,看到他们正在练习口语。
一个承诺,一生守护,赵丽萍的公益路还在继续。关注特殊教育,赵丽萍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关爱“折翼天使”需要政府的关注,社会爱心力量的支持,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