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清华支教团故事之贴近地皮 看清草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30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2017年03月29日 16:59:12来源:新华网大学四年,支教一年,我走的地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发现,我对真实的祖国,是多么的一无所
2017年03月29日 16:59:12 来源: 新华网

    大学四年,支教一年,我走的地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发现,我对真实的祖国,是多么的一无所知。就像面对一片草原,远看郁郁青青,风吹草低见牛羊,可只有俯下身子,眼皮贴近地皮,才能看清草根,和草根周围的坑洼。

    社会的真实,永远跟我们从间接信息中了解和想象的,很不一样;而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我来自东部教育发达地区,也曾去过贵州的很多山区,我曾相信,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是每个孩子都会完整经历的人生阶段。

    王润佳在讲课

    去年11月1日,我和一同支教的志愿者侯志腾跟随湟中一中德育处的老师下乡走访贫困生,走访的范围是离西宁不远的上新庄镇。

    当天中午,当我们来到水草沟社区时,我们发现其中一名女生正辍学在家,而她辍学的缘由,仅仅是第一次月考没考好,自己感觉辜负了爸妈的付出。经过德育处老师的劝说,孩子承诺第二天返校继续上学。

    虽然这个回族家庭的父母很希望孩子能好好上学,但还是让一中的老师们想起很多让人伤心的往事。其中一位老教师讲,30年前他刚刚工作时,在汉东回族乡中学做初中班主任,第二年春天开学时,一名女生没有返校。忙完第一周的工作后,他准备去家访一趟问问原因,正准备动身时,竟然接到了家长送来的孩子“回娘家”的宴席请帖。而当他坐到酒席上之后,才发现所谓的“新郎”,竟是一个白发苍苍的六旬老翁。不知是信仰还是利益驱使家长们这样做,但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晚上整理访谈笔记

    即使到今天,类似的事情也偶有发生。在湟中一中高一的某班,就有一名来自上五庄镇的女生,因为父亲的阻挠,曾辍学半年并降级,依靠母亲私下的资助上学。当然,今天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了特例,但总是让人想要发出一声叹息。

    这让我想起了本科时期在海南做社会实践时的故事。去年7月初,刚刚毕业的我正在准备“梦想学校”各社会实践支队的出发事宜,偶然在微信上突然看到一篇报道,题目是“海南‘少女妈妈’村问题透视”,点开之后我才发现,这几个村子就在我们8月初将前往支教的海南省临高县。

    报道写到:“从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县人民医院生育的16岁以下产妇有20例。其中,最小的生小孩时还未满14岁。”数据触目惊心,报道将这一现象归因于渔村轻视教育养成的陋习。

    8月的实地探访,让我看到了渔民的无奈:打渔是高危行业,生命和经济的风险很大,对于家境一般的渔民来说,很多时候不得不让家里的男孩子十四五岁就辍学出海。而每年总有几个月的休渔期,十几岁的男孩子正是贪玩而且叛逆的时候,家长很难管得住,只能寄希望于新家庭的组建能让他承担起责任、安分一点。而新家庭的组建带来的香火的延续,也是为了减小打渔的风险对家族的伤害。但无形中,也阻碍了这个家族上升的脚步。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础,父母的见识和阅历直接影响着下一代。而受教育水平不高的父母,则很难给予孩子优质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也必然输在人生发展的起跑线上,最终很可能再次陷入祖传的恶性循环。

    湟中职业技术学校社团招新

    我有一个藏族学生,他有一个光荣的名字——索南达杰(注:一个为保护可可西里藏羚羊而牺牲的英雄),我教他英语。之前一直听老师们说藏区六州来的学生,初中甚至九年级才开始学英语,基础比较差,我也就试着帮他们慢慢补补初中单词,只希望英语不要成为影响他们毕业或者升学的绊脚石。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我试着跟每个藏族学生面谈一次。

    谈到索南达杰时,他一张嘴就让我震惊了。他说,老师,我十年没上过学。我愣了,我问他,你今年多大?他说21。

    “那你从10岁就辍学了?然后去年突然来职校上学?”

    “是的。”

    但当我继续问他当初为什么辍学时,他支支吾吾说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放了十年羊,去年职校的老师去天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辖县)招生时,感觉上职校是个出路,就来了。他还说,当初连小学都没上完就辍学的不只他自己,但现在基本没有这种事情了。

    看着这个十年没上过学、几乎与我同龄的我的学生,我沉默良久,最后只能说一句:“好吧,我们慢慢来”。

    是啊,很多事情,只能慢慢来。不管是教育还是社会,问题只能慢慢去解决。而我们,既然选择了来到西部支教,自然要想着如何为当地的教育和社会走好当前这一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看到问题、想到办法、做到落实。

    王润佳义务为学生做讲座

    这几年,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和“助梦1+1”(注:“助梦1+1”是清华支教团在当地开展的助学项目)帮助一大批湟中的学子实现了中学阶段的求学梦。但中学毕业之后,他们能走多远,仍然是个问题。就说现在高一某班的那个上五庄的女孩子,现在每年能拿到5000元的助学款,可以保证顺利读完高中,但助学款并没有对她那没读过书、也看不到女孩子读书对人生的帮助的父亲产生任何观念上的影响和触动。如果她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就还要回到山沟沟里面结婚生子;而如果她能够通过高考改变人生,那么改变的可能不只是这一个家庭,更是会影响一大批持有旧观念的家庭,进而改变更多人的人生。

    一年很短,我们能做的很有限,今后也许很难再像这一年一样为为公益事业投入如此多的精力。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离开的时候把这棵幼苗埋在心底,在为个人奋斗的同时,做一个在路边为公益鼓掌的人,若干年后事业有成之时,再回来把树苗养育成参天大树,回报一方沃土。

    作者:王润佳,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2012级本科生,保送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硕士,现为清华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目前正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支教工作。

    背景资料:

    自1998年至今,清华大学已连续派出18届研究生支教团赴中西部地区开展扶贫支教接力。历届支教团成员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教学成绩斐然,辅导的学生中已有9人考上清华、北大。2014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最美乡村教师支教团体”称号;2015年,获评西宁市优秀志愿团体、武威市凉州区优秀志愿者团体,得到光明日报、团中央举办的“寻找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专项报道,“助梦计划”和“藏缘微光”两个项目分获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银奖;2016年,获评“中国网事·感动2015”年度网络感动人物、第五届中国公益节年度公益人物,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优秀项目奖。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
English  | 简体  | 繁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