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益 » 公益事业 » 正文

全球公益:人人公益合伙人申志民:做公益的实质是私利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10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2017年03月10日 17:52:31来源:新华网申志民曾经是一位资深记者,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转行做公益创业的时候,他说了八个字:发现、
2017年03月10日 17:52:31 来源: 新华网

    申志民曾经是一位资深记者,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转行做公益创业的时候,他说了八个字:发现、传播、行动、改变。他说,当记者某种程度上只能做到前两点,而做公益可以更完整的贴合他的思想。他认为做公益其实是在帮自己,也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儿,只有当你理性去思考这件事情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好它。

申志民(左二)参与善行者徒步50公里公里挑战赛。(资料图)

    参与公益:

    “我觉得公益的实质是私利的”

    您最近参加了什么样的公益活动?

    最近出差去了一趟河南平顶山的鲁山县、宝丰县,参加了“上学路上要有光”的送灯活动。其实是带着北京的公益组织到河南平顶山进行了一场公益组织之间的联动,让更多的公众和公益组织联动,让地方的NGO学会参与到公益项目中,同时也让地方公益组织和本地的一些学校或需要帮助的机构进行有效的联系,等于把北京的方法引进的地方去执行,进而去把它做好。

    这次活动的后续是怎么样的?

    我们(北京的公益组织和平顶山的公益组织)的共同愿景就是让公益组织和政府进行对话和对接,让政府知道公益组织在做什么,同时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这个非常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平顶山地方的政府已经和北京的公益组织进行了对话,地方政府很重视,也给予很大的支持,计划今年会启动更多的的支持,包括场地、培训等。接下来,我们还会引进企业的资源去进行支撑。企业、政府、NGO组织、媒体之间的有效联动,会推动公益项目的发展。这样的项目,我会继续参与的。

    您也做了这么多活动,您觉得公益它的实质是什么?

    公益,它的实质我觉得是私利的。做公益,最真挚的出发点,不是帮助别人,而是帮助自己。我一直把公益当成私利,参与过程中,我自己收获很多。比如帮助安徽老奶奶来北京唱地方戏,我们通过众筹的形式来筹款最终实现了。看似帮助老奶奶实际上帮助我们自己,你想80多岁的老奶奶还有一个梦想,希望在北京唱地方戏引起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而我们呢,老奶奶的行动激励了那么多人,怎么可能认为我们只是在帮助老奶奶呢。

    通过做公益,我可以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帮助自己。所以说,不要认为做公益就是高大上,或者是为了情怀,真正的意义是我们自己得到提升了。

申志民的著作《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

 

    出版书籍:

    “我是拿着刀子面向这些公益名人”

    作为一个资深媒体人,你出版了公益类书籍《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是什么让您决定采访这些受人瞩目的公益名人?

    此前在新京报工作时,我由卧底、调查记者转为公益记者。我对中国的公益现况还不大了解,是一个初学者,我在思索,我能否采访关注中国公益的公众人物,来“带”我走入中国的公益现况呢,于是给自己发起了挑战。

    第一个采访的是崔永元先生,他愉快的接受了专访。稿子发出后,公益圈炸开了锅,大家都很认同崔永元先生做公益的理念和方法。也理解崔先生的被质疑的遭遇。

    很多朋友期望读到更多的与公众人物有关的公益故事,于是我想,既然大家爱读,那我就继续采访,于是呢,采访崔永元之后,坚定了我继续采访下去的方向,我将系列公益人物访谈当成一个工程,我坚信,一年之后,它可能出版成一本书。

    在和这些公益名人的对话中,谁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崔永元很实话实说,韩红很大姐大,姚晨的睿智,陈坤的平和,曹德旺的家国情怀,濮存昕的暖男……

    但陈光标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四个小时的专访,三个半小时我都在质疑他,质疑他做公益的动机,质疑他别有企图,甚至将“洗钱”等都全盘托出……陈光标坦率地接受了我的各种质疑,承认自己所做的每一件公益都是“策划”,也坦言他是一个“大策划家”。我相信他是一个不装的人。我也相信他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在接触这些公益名人之前,您认为公益是什么?

    接触公益名人之前,我不懂公益,我也无法给公益下定义,从调查记者维度来看,可能是自己此前的“坏事”(监督报道)做多了,想多点“好事”吧。于是就做公益类报道了。

    这么说来,真的要给公益做一个总结,我认为此前的对公益的认识应该是“做好事”。

    但是,现在,我否认了“做好事”的定义。如果目前再给公益一个新的定义,也许我认为,公益是一种生活习惯。喜欢做,就去做,不喜欢,那就不去做,做自己认为对的但不违法的事情就好了。没必要为公益而公益。也没必要认为公益就是高大上,就距离我们很遥远。


申志民(右)采访阿拉善SEE第四任会长冯仑。(资料图)

    在与这些公益名人对话之后,特别是在出了这本书之后,您对公益又有了哪些新的看法?

    和公益名人对话的目的,完全不是歌功颂德,如果大家认真阅读这本书,会发现里面很多问题都非常尖锐,其实我是拿着“刀子”去面对这些公益人物的,我要让他们心痛,要让他们叹息,要让他们坦率面临自己做公益以来的遭遇,我看到他们痛苦的时候,我恰恰很开心,因为我认为,我是在逐渐打开他们的壳儿,这样可以坦率地向我说一些心里话了。

    采访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之后,我对公益的看法包容了很多,我认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公益。

    亲身经历公益事业的人或许对公益更有发言权。采访了那么多公益名人,并且您自己也是一名公益人士,您对公益一定有着比常人更深的感悟,您认为公益带给您最多的是什么?

    公益给我带来最多的是,它重新让我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可能具有的无限可能,认识到了自己还可以接受到更多的困境和挑战,认识到了自己一颗坚强的内心面临任何挫折都可以慢慢去化解的,也认识到了自己其实可以有更多的柔软的方法去做事,认识到了规则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一个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如何去面对种种妥协,如何与各种有趣的人共事,如何激活自己和小伙伴的能量,如何在一个大家庭中既保留个性又尊重规则……总之一句话,做公益以来,我明白了如何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做一个更开心的自己。

    未来愿景:

    “目前公益处在高速的发展阶段”

    公益普遍理解是一个免费性的活动,怎么能在做公益的同时又能兼顾个人的正常收入?

    公益等于免费?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这是当下公众对公益的一种片面的认识。说明中国公益目前处于一个初级的阶段,我们需要认识的是公益一定要市场化,一定要符合公众的诉求,让公众觉得花钱参与这个事情,能带来快乐。

    一个最简单的案例,阿里巴巴公益有两种产品,一个是阿里巴巴公益网店,一个是阿里巴巴公益宝贝。公益网店是阿里巴巴拿出技术、人员,去培训很多的公益组织,同时也提供一些资源和优势,让这些公益组织在阿里巴巴的平台上推出很公益产品去销售,让更多公益组织学会运营自己的项目。公益宝贝是阿里巴巴自身的公益项目,可以以钱的形式支持到NGO。后来发现很多公益机构,都偏好公益宝贝。因为公益宝贝不用自己出钱就轻易达成,他们觉得这就是在做公益。这是当下中国公益存在的普遍的现象

    您有个人的规划吗?

    A:我去年开始参与到人人公益的这个团队,创业过程中,我期望对于公司来说,我们会帮助更多的NGO去解决一些组织管理的系统问题,志愿者招募的问题,包括活动的发起的问题,筹款的问题怎么传播,怎么发起活动,怎么去找到更多的人力去匹配公益组织,怎么让志愿者得到做公益的快乐。从一个传统媒体人变成一个新媒体的创业者,对我来说挑战挺大,但是我乐意参与到与公益结合的项目过程中。因为这个完全符合我发现、传播、行动、和改变的价值观。所以我期望的就是人人公益,能够给更多的公众,包括基金会和企业带来一些好的项目,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改变。

    未来3年,我们会重点地把人人公益的品牌建设和团队建设以及APP打造好,期望更多的人都会参与到公益项目中,这是我的一个初期愿景。如果3年之后我们真的实现了,每个人都很很开心的去做公益,利用互联网平台去把公益组织和理念都得到好的一种提升。同时每个人都有内心的一种提升的话。我觉得接下来在公益领域,可能我会有新的一些思路。我相信愿景是好的,但是现实就是很残酷,能够推动多少就推动多少,所以说3年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让人乐观的事情发生,因为互联网带来的就是裂变式的发展,我希望我们在互联网所带来的红利下,能够受得住公众的考验。

    您觉得公益未来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变化?

    目前公益处在高速的发展阶段,现在公益领域算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了,公益组织会更专业化、职业化,推动自己的相关的建设,就比如说壹基金,是连李连杰先生发起的。原来李连杰经常会参与到项目发言。现在,李连杰只是一个志愿者。他会把组织工作交给专门的职业经理人去打理,不需要经常靠名人效应。有一些基金会,给秘书长的待遇可以到上百万年薪,这就意味着他就留住了很多有才华的人,愿意在公益领域内把它当做职业的,而不只是我有情怀。所以说1.0版本就是很多公益组织的情怀使然。靠情怀做公益的组织这两年会大幅度减少,靠市场做公益的,会拥有更大的市场。所以说现在中国公益领域这两年会形成一个分水岭,以后会越来越明显。

    你对未来的公益乐观么?

    在新媒体潜移默化的推动下,公益组织的透明度很高,你怎么花钱,花了多少。怎么去满足去帮助大家的,这些列表让公众一目了然。加上传播的裂变,所以说他推动了中国公益领域,一定是朝着从1.0到2.0版本的节点更新。尤其是去年,自媒体的发展超快,有时候一个自媒体号,当于一个大媒体。现在一家报社,他可能一年会亏四五千万,这个很正常。但是一家自媒体,它可以盈利。同时他可以得到资本的投入。这就给我们带来启迪了,一个小的自媒体号,他带来影响力,远远比一个大型的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力更大,因为当下的时代属于新媒体时代属于自媒体时代,对我们来说掌握新媒体自媒体类似这样的传播路径的话,他会无形间让你觉得,公益原来是这样。


工作中的申志民。(资料图)

    申志民介绍:

    原新京报深度调查记者。现创业公司人人公益新媒体平台合伙人。

    十年媒体从业经历,专访过王健林、冯仑、任志强、曹德旺、崔永元、韩红、姚晨、陈光标、濮存昕、陈坤等数十位大咖。

    出版公益类书籍《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 新闻传播、公益领域演讲嘉宾、专业课讲师。

    为海峡两岸公益论坛、中国公益新闻年会等做过数十场基于公益和传播的演讲分享。

    “说出你的故事”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理事长。为南都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敦和基金会等多个基金会和公益组织做过多长“故事叙事”方面的培训,以“讲故事的形式”帮基金会、企业等建立有效联系。

    目前作为“人人公益”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伙人参与到创业之中,为壹基金、阿里巴巴、李锦记等数十家基金会、企业提供基于公益为基础的传播服务及公益设计。

    履历:

    2007年4月-2010年5月: 河南 大河报大河传媒编辑、策划师。出版大河好物等时尚杂志。

    2010年6—2015年7月: 北京 新京报资深调查记者、资深公益记者。出版《小善大爱——公益名人访谈录》等书籍。

    2015年8月—2016年3月:阿拉善SEE公益机构高级传播经理。联动艾路明等数十位企业家,以故事的形式推动公益传播;中华女子学院新闻写作讲师,以工作坊的形式分享采访案例和写作技巧。

    2016年3月至今:创业公司人人公益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伙人,公益传播导师;为阿里巴巴、李锦记、壹基金等数十家基金会及企业提供基于公益传播为基础的咨询、策划、项目设计等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公益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公益
点击排行